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落實數位學習 實踐教育平權

劉明洲

教育部日前宣布要全面推動數位學習精進計劃,打算用四年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目標,尤其更關注偏鄉的需要。個人在長期觀察並協助偏向鄉推展資訊教育的歷程中,偏鄉的特徵之一就是學習支持的缺乏,小朋友回家後家長未必督促他們的學習,也沒有家教班可以上。但現在的學習平台功能很強,例如教育部的因材網不僅有教學影片,學生還可以持續練習學校老師派出的學習任務,派出的任務也是根據系統診斷出的學習點所在。

花蓮有一個小學班級,班上同學不到十人,老師積極使用因材網協助他們學習,果不其然該班的學力測驗就高於全縣的平均,這在學校的其他班是需要老師很拼命的教還未必能達成的,因此就引來其他班級老師的詢問,想要如何來跟著做。

在宜蘭我看到一個班級,學生也是不到十位,因為老師長期經營資訊教學,學生們一上課就嚷著老師「派任務來吧!」,每個學生自己做學習,成績進步自然可期,老師不必費唇舌,進而更高層次地在觀察學生學習成效調整教學策略,該老師也熱心的到其他學校協助落實資訊教學。

電腦只是學習的工具,學生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作者提供)

我也看到一個學校跟教育部申請要推動5G新科技的教學應用,設備採購雖還沒有到學校,但學校已藉此讓電信業者研擬該校的5G環境提升,環境建置的腳步提前許多。

以上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數位學習的落實,在偏鄉有「帶動」的效果,正印證所謂「環境創造需求、需求創造環境」的循環道理。如果能落實潘文忠部長的「正用」硬道理,是可以帶動教與學的創新,以及偏鄉所需要的環境的改善。

當然我們不是因為幾個成功的例子就說這是一個好政策,反之,也不能拿幾個失敗的例子就說這是壞政策。政策制定時自有其美意,要靠後續推動去把優點做出來,把缺點來改進。時代的演進已經讓數位應用成為新世代學生的原生(digital native),換言之,在他們的生活存在裡就有這一個元素。對於偏鄉而言,自然也不應該被剝奪接觸學習科技的機會。不用擔心小孩子學不會,科技的世界普遍的是逆傳遞現象,小孩子永遠比大人學得快,然後回頭來教大人如何使用。

再看看現在的資訊教學,已經不是幾年前只是上網瀏覽而已,有很多的教材具有更高的互動性與自主性,這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導權回到學生本身,偏鄉學生需要的是社會情緒學習的內容,例如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所發揮陪伴的功能,但這樣的學習環境還是需要透過網路,也就是說,網路與載具其實是偏鄉的基礎建設所必須。

好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不會一直看電腦,可免視力受傷害。(作者提供)

我們感佩教育部的用心擘劃,這是國家教育的根本建設。我們支持更期待著有良好的配套,例如師資培訓很重要,除了學校教師的培訓之外,也注意到在師資生培訓以及教師甄試如何強調數位教學的能力,如此才有源源不絕的推動力量進入教學現場。又例如計畫是分年期落實,部裡跟縣市政府也會透過準備度(readiness)讓準備好的學校跟老師先進行,尚未準備好的就繼續改善條件。先做的再把經驗傳給後來的學校,專家教生手,生手變專家再去教導另一批新的生手。大家也能夠持續給予鼓勵給予建言,在108新課綱我們教導學生要能夠「自發」、「互動」、「共好」,面對具前瞻性的數位學習精進計畫,家長與老師的也要團結起來一起給我們下一代看到好榜樣,一起為國家的資訊教育努力,循序漸進,以竟其功。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