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川崎摩托車」曾經差點不復存在

如果在B7的失敗之後,沒能在努力與運氣的結合之下出現B8的成功,那麼今日是否還會有川崎這品牌的摩托車存在,可能是非常有疑問的一件事情。

神楽坂雯麗

騎乘Kawasaki B1的筆者,攝於北宜公路財茂彎。(作者提供)

目前公認為日本四大摩托車廠之一的川崎,由於其造車工藝與車輛的性格,都一直被車友認為是「男子漢」的選擇。一定年齡以上的台灣人,對於台灣永豐生產多年,直到2003年才正式停產的「瓦斯車」川崎B1-125必定不陌生,而自從台灣開放大型重機進口之後,帶著明顯「川崎綠」的新銳重機,在路上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 但是,即使是這樣世界級的摩托車廠,也曾經險些夭折在襁褓之中。

今日的川崎真正投入摩托車的全車製造,是1960年的事情,此時,它還只是川崎航空機工業(Kawasaki Aircraft)的一個「發動機事業部」。兩年前的1958年,川崎航空機工業設立的「單車生產準備室」,則是這個事業部的前身—在當時的川崎,就是把摩托車單純稱之為「單車」的。

在這之前的川崎,都是將發動機事業部生產的摩托車引擎,供給給東京一家「明發工業」,生產一款稱為「明發」(メイハツ)的機車。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它所使用的引擎是在川崎設於明石的工廠製造出來的。

由川崎明發工業發售的「明發」機車。

川崎航空機工業的計畫,就是以這款明發機車為基礎,由發動機事業部的明石工廠來生產全車。因此才組建了單車生產準備室,花了大約兩年的時間安排外包零件及原料的供應鏈、招募人才、規劃生產線等硬體建設,於1960年開始了整車生產,推出首輛品牌摩托車Kawasaki B7。

就現在的觀點來看,當時川崎發動機事業部的成員,都是由母公司的其他部門零碎集結而來的,並非是傳統印象中由精英構成的日本企業成員形象。

第一輛川崎品牌摩托車 Kawasaki B7。

雖然花了兩年的時間建立專屬部門及生產線,開始了全車製造,但事情的發展並不順利;川崎的第一輛摩托車B7,因為部門初創時人力不足,核心部份的車台組件以外包方式開發,卻在上市後出現了嚴重的瑕疵,在顧客的抱怨聲中被大量退貨,甚至一度寫下了「當月生產量-17台」的難堪紀錄。

事業主體的川崎航空機工業,面對這種狀況,也不得不檢討這個摩托車事業部門的存續。慎重起見,母公司甚至還委託外部的經營顧問單位,請其評估是否該繼續機車開發生產業務。

就在這種「處女作很可能就是告別作」的低迷狀態之下,1963年卻發生了一件「奇蹟」逆轉了局勢。當年,在兵庫縣青野原,日本摩托車運動協會(MFJ)舉辦了全國越野車大會,繼被嫌棄到極點的瑕疵車B7之後開發的川崎B8,竟然獨占了賽事的第一到第六名。

Kawasaki B8T。(圖:維基共享)

這奇蹟般的逆轉劇,其中有些是努力的成果,也有老天眷顧的幸運成分。幸運的部分在於,賽事當天因為大雨,許多他廠的車輛被迫棄權退賽,但耐候性、走破性較佳的B8撐到了完賽;而努力的部分,則是在設計者松本博之自行私下詢問經銷商、針對當時鋪裝道路較少,路況不佳的情況,以低速高扭力引擎設定、厚實具耐久性的車體,加上新設計的避震系統來提高車輛整體性能及實用性,最後在艱困的賽事中開花結果。

原本,川崎B8的參賽,只是社內同事自發的活動,但因為這場比賽獨占第一到第六名的奇蹟逆轉勝,川崎正式的編組了工作小組,投入各大摩托車賽事,而原本已經被檢討起存廢,幾乎走投無路的摩托車部門,也因此士氣大振,並在B8優秀的銷售數字之下得到了繼續發展的機會。

如果在B7的失敗之後,沒能在努力與運氣的結合之下出現B8的成功,那麼今日是否還會有川崎這品牌的摩托車存在,可能是非常有疑問的一件事情。當各位「男子漢」跨上充滿復古氣味的B1,或者各種新銳Kawasaki紅黃牌重機奔馳在路上時,不妨回想一下這段有趣卻又非常關鍵的小歷史。

好吧,我知道一定有人會貼這張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