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轉型正義專業人力

◎ 陳俊宇

二○一六年民進黨首次取得完全執政,台灣轉型正義工程終於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國會通過黨產條例、促轉條例,政府先後成立黨產會、國家人權博物館、促轉會、國家人權委員會,投入轉型正義及人權業務。

經歷四年多風風雨雨,日前行政院宣布,今年五月促轉會結束後,轉型正義業務將移交各部會接手。然而,民間團體及學術界普遍擔心,各部會是否有專業人力足以承接?

經歷四年多風風雨雨,日前行政院宣布,今年五月促轉會結束後,轉型正義業務將移交各部會接手。(本報資料照)經歷四年多風風雨雨,日前行政院宣布,今年五月促轉會結束後,轉型正義業務將移交各部會接手。(本報資料照)

台灣歷經威權統治及民主化進程,世代之間教育內容存有差異,背誦「三民主義」長大的世代,求學過程缺乏學習民主及人權知識的機會,更遑論探究轉型正義價值理念。部分資深公務人員因缺乏背景知識,將轉型正義誤解為政黨惡鬥,排斥承接轉型正義業務。過去曾經發生某機關高階文官公然「提醒」下屬,去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的業務都不要碰,否則未來政黨輪替,「承辦人會出事」。

即使行政院規劃成立「轉型正義會報」及「人權及轉型正義處」作為統籌單位,若各部會缺乏具備人權事務專業、熟悉轉型正義學理知識及國外執行經驗之專業人力,恐怕難以順利承接。

更令人擔心的是,新設單位容易成為公務員卡位升遷的競逐之地,不一定能找到專業且適任的人才。且官僚體系最為人詬病之處,慣以公文及行政作業填充工作時間,表面上很忙,真正重要的業務卻常常應付了事。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一年後,便陷入文官欠缺人權專業素養及實務經驗,以致業務推展遲緩的困境。

有鑑於此,未來轉型正義移交各部會執行,再加上監察院、行政院都會成立人權業務單位,公務體系勢必需要補充專業人力。目前研議中的「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包含公務人員考試新增「人權行政」科別,此規劃不僅必要,更應盡快施行。

除此之外,促轉會及黨產會運作經驗都顯示,來自民間或學界的專業人員是業務推動的關鍵力量。尤其轉型正義及人權議題均強調社會對話,主責單位須扮演公部門、民間、學界及受害者各方之間的溝通橋樑。因此,如何延續促轉會累積的專業人才,持續引入學界、民間專業人力,提升公務體系對於人權及轉型正義的專業素養,將會是台灣轉型正義工程下個階段的成敗關鍵。

(作者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執行專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