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凃京威
教廷是中華民國(台灣)唯一的歐洲邦交國,雖然教廷的重要性不及於美國、日本、印度等大國。然而,不少學者認為,教廷的外交選擇對中南美洲天主教國家有示範效果,因此,中華民國(台灣)為了保住僅有不多的邦交國,穩固與教廷的邦誼,仍然是重要的外交工作。
一九九七年中共首度提出與教廷建立外交關係的兩個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必須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一九九九年教廷首次正面回應,當時教廷代表對國際媒體說,教廷與中共建交的問題「只是搬遷大使館的問題」,言下之意,教廷在兩岸間的外交選擇,並不涉及斷交問題,只是面對「兩個中國政府」教廷要選擇哪個而已,這也是教廷一貫看待兩岸爭端的立場。
教廷在兩岸間的外交選擇,並不涉及斷交問題,只是面對「兩個中國政府」教廷要選擇哪個而已,這也是教廷一貫看待兩岸爭端的立場。(AP)
其實,早在一九四○年代教廷與中華民國建交過程,就曾經面對過兩個中國的麻煩。一九四二年教廷選擇與南京汪精衛政府建交,然而同年接受重慶蔣介石政府派任駐教廷公使,教廷在國際間擺平兩個中國的手腕,值得玩味。
一九五○年代以後,教廷也是最早在國際間主張「兩岸分屬兩個中國」的國家。一九六五年教宗保祿六世在聯合國演講,建議聯合國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同時保有中華民國的會籍及權利,公開表述教廷對「兩個中國」政策的支持。
即便二○○○年國際間一面看好中共崛起,許多國家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共建交,教廷也沒有放棄對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承諾。直到今日,持續接受中華民國派大使、繼續營運在台北的駐中國大使館(Apostolic Nunciature to China)。
教廷信守對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承諾,同時也基於兩個中國政策的立場,開展與中共的雙邊磋商。為回應教廷對台灣的善意,台灣應善待教廷為促進教會合一及教會安全,而與中共積極磋商的努力,共同呼籲中共鬆綁宗教限制,給予人民信仰自由的權利。我們也不應把教廷僅僅視為維護與中南美洲國家邦誼的工具,更應嘗試理解教廷基於基督宗教信仰,而倡議的和平、友愛、人道及生態保育。運用台灣逐漸受到各國重視的外交實力,協助教廷的國際工作日臻完善,也促進我們與教廷的外交關係具體深化。
(作者著有《教廷外交:如何面對分裂與主權爭議國家》等論文,台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