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數位足跡」可能遭中共蒐集與利用 資安國安談「滴滴出行」事件

◎ 孔憲臺

中國國家網信辦七月九日公告,下架滴滴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二十五款App。各界解讀大多為「滴滴出行」因蒐集大量民眾(當然包括黨政軍要員)的基本資料、日常搭車活動資訊,且在美國上市、募資,相關大數據資料恐落入西方國家之手,將傷害中國「國家安全」,因此遭到強制審查並下架。然而,各界關注中國日漸強化對民營企業及網路輿論的管制外,卻忽略了在中國發展的台灣人民,以及部分陸資企業在台發展,可能對我國資訊安全造成的傷害。

二○一六年曾有數據顯示,在中國發展的台幹、台生、台眷、台商約兩百萬人,近年缺乏精確的統計數字,估計人數不至於變動太多。由前述「滴滴出行」事件顯示,在中國包括身分資訊、國籍、對話、手機定位、臉部資料、住址、生日、叫車、付款等行為所留下的「數位足跡」,都可能遭到中國官方蒐集與利用。台人在中國的日常生活、商業行為,都可能因此洩漏,小至人身安全,大至我國家安全,都可能造成衝擊。

一個講求民主法治的國家,私人企業對於因業務而蒐集的個資,都必須高規格保護,公權力若因犯罪調查、國家安全等因素,需獲取私人公司相關機密資訊時,均有極完備的申請要件與程序。惟「滴滴出行」目前看來並無明確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證據,副總裁李敏亦表示,所有中國用戶數據均存放在中國境內伺服器,並未開放美國境內使用。但在中共黨管一切的中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

「滴滴出行」目前看來並無明確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證據,但在中共黨管一切的中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AFP)

最後,除了在中國的台灣人外,近年許多中資企業透過轉投資、併購、合作等手段進入台灣市場,這些企業所蒐集的個資,都有極高機率輾轉遭中國政府蒐集利用。過去中國政府或民間企業侵害用戶隱私事件頻傳,如《金融時報》曾指出有中國業者試圖繞過iOS的隱私規範,蘋果公司因而警告將下架不合規範的App;中國App私自蒐集用戶個資,並與中國政府及其警政資料整合事件,也層出不窮。

「資安即國安」,這是我們在觀察「滴滴出行」事件時,需要「另類」思考的方向,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慎重看待,擬妥對策因應。

(作者為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政風處處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