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田康博
在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外界開始擔心美國與中國會爆發軍事衝突。戰場是在南海還是台灣海峽呢?近來經常看到中國對台灣的「武力統一論」。只要符合怎樣的條件,中國就會對台動武呢?要怎麼做,才能夠避免中國對台動武呢?
在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的一九七九年,中國對台政策從「解放台灣」轉為「和平統一」。但此一「和統」政策,包含為了阻止「台獨」及「外國勢力介入」的「動武」。
由於美國遏止了台海現狀的改變,因此中國放棄用武力解放台灣,藉由外交鬥爭來孤立台灣,並想要利用「和統」政策,拉攏國民黨政府靠向中國。亦即所謂的「和統」政策,就是憑藉「鞭子和糖果」,將台灣擁入祖國懷抱的政策。因此為了確保台灣逃不出其手掌心,就用動武來以防萬一。
然而,中國與四十年前有所不同,如今已成為全世界排名第二的軍事大國。中國看似擁有了武統台灣的能力。惟對北京而言,兩岸相隔一百多公里的大海,又存在美國介入的風險,要下定決心對已全島「要塞化」的台灣發動武統作戰,目前仍是一場很大的賭注。
由於武統是非常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在準備階段就會曝光。也就是說,中國的武統作戰並不是偷襲,會給台美有準備應戰的時間。若美國全力阻止,此一作戰行動就不會成功。而且,軍事行動失敗的話,中國經濟就會崩潰,中共甚至可能連政權都不保。武統乃成本與風險太高的舉動。
不過,並非以統一為目標的動武,例如像拿下距離中國大陸很近的外島這種程度的小規模動武,那中國是有襲擊成功的能力。
但接下來中國打算怎麼辦?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奪取台灣的外島呢?就算只有一名國軍士兵因此戰死,兩岸關係都會被破壞到不可能修復的地步。照理說,美國應該會立刻開始為協防台灣做準備。若中國動武,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就會對中國提高警戒。中國有限動武的目的,或許旨在證明「追求祖國統一的強烈意志」。惟其後果,將使「祖國統一大業」未來變得更加困難。
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他最關心的與其說是祖國統一,還不如說是維持自己的權力,因此外界應該注意的,是他將於二○二二年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廿大)時面臨的尋求三連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事。對他來說,不對台動武,就難以三連任,那應該就會成為選項吧。反之,動武後,就會使他的三連任之路變得危險;或者至少即使不動武,也能夠確保三連任的話,那動武的誘因就會變小。
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他最關心的與其說是祖國統一,還不如說是維持自己的權力,因此外界應該注意的,是他將於二○二二年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廿大)時面臨的尋求三連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事。 (法新社)
換句話說,要避免中國對台動武,重要的是要使習近平感到「動武後,三連任之路就會變得危險」。而且與此同時,為了不要將他逼到以為像「不動武的話,就難以三連任」一樣異常的心理狀態,美台必須加以細心注意。
問題在於,要達成以上兩個目標的方法是相互矛盾。為達到第一個目標,就必須提高中國動武的成本和風險。亦即台美要進行戰備,必須加強遏止中國的能力。
然而,為達成第二個目標,就會尋求絕對不要挑釁中國。亦即只要台美加強遏止中國的力道,就會變成挑釁,這就跟第二個目標矛盾。那麼,究竟台灣要怎麼做才好呢?
那就是提升「冷靜的遏止」(Quiet Deterrence)。至少直到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台灣要一邊加強國防準備,一邊必須克制對中國的「挑釁」言行。這麼做,只要使習近平斷定「即便不動武,也能夠確保三連任」就可以了。
當然,儘管再怎麼注意,也許台灣仍無法阻止美中爆發軍事衝突。但即便無法避免美中之間的軍事衝突,那使這兩國選擇一個遠離台海的戰場,照理說,應該還是有可能藉由台灣方面的努力達成。
◎松田康博
(作者松田康博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國際新聞中心茅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