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小企業 有話要說

◎ 黃學信

賴清德院長日前呼籲上市櫃公司起薪三萬元,蔡英文總統也說三萬元是她的「夢想數字」,人力仲介業者官文傑投書指出:只要本外勞薪資脫鉤,將外勞薪資凍結在現有水準(一○七年起二二○○○元),再作好配套措施,將台灣人最低工資提升到三萬元並非難事。前台北商業大學校長賴振昌博士也為文呼應蔡總統夢想數字。我任職中小企業近卅年,期期以為不可以法令硬性拉抬基本工資,而是要回歸到自由市場法則方為正途。

現況(製造業大量西進與台灣投資環境惡化)的無奈形成惡性循環,「事實上企業只要做好相關配套,便能強化品質,降低成本,進而獲利」這句話是空話,品質和成本是相對的,要有一個同時滿足相對條件的配套,幾乎不可能存在,台灣民間到政府,普遍地存在這種矛盾的思維;官文傑和賴振昌等都認為只要做好相關配套,最低工資三萬不是夢,是一種要馬兒好,但養馬的人(企業)沒有草(利潤)的矛盾。

最低基本工資三萬元是個目標,本來就應該如小英總統說的「慢慢拉高最低工資」。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讓台灣的企業提升競爭力,接下來再來考慮如何促使企業將獲利回饋到有能力、肯打拚的員工身上。

台灣投資環境惡化、近年外資來台投資大幅減少,五缺 (缺電、缺水、缺土地、缺勞工、缺人才) 是重要的因素。五缺的前三項責任在政府,賴院長在解決缺土地這一塊上雖有著墨,但緩不濟急。工業用地每坪動輒二、三十萬以上,阻卻了投資意願,也減少更新設備支出,和減少研發經費與降低企業提高員工薪資的能力與意願。

自從一例一休實施以來,已帶動民間物價上漲,產業供應鏈成本增加已成事實,加上對美元匯率的兌換損失,中小企業已不堪負荷。又我國出口品大多為中國或東南亞國家容易取代的品項,最低工資如果調為三萬,中小企業承受不起只好收攤,受傷的還是底層的弱勢勞工。中小企業雖然獲利不高,但養活了超過八百萬勞工,政府不可不重視。唯有鬆綁法令、快速解決五缺,方能增加投資意願,讓企業在搶人的風潮下拉高薪資。

(作者為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