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溪頭成「18趴俱樂部」?

◎ 盧世祥

最近有溪頭行。溪頭林場霧靄煙嵐,地屬台大,讓台大得以宣稱「本校面積佔台灣百分之一」。清晨即起,走到大學池。去程走林道,回程有步道,沿途旅人互道早安,幽境有人情,老人尤多。美中不足的是,其間不乏大聲講手機、高談闊論者,在清靜環境中加倍喧嘩;還有人成群結隊,搶佔涼亭野餐桌椅。

大學池。(資料照,記者劉濱銓攝)大學池。(資料照,記者劉濱銓攝)

溪頭以生態旅遊著稱,近年更朝國際級自然教育及森林療癒發展,吸引年逾百萬遊客,特別是銀髮族。老年人喜愛溪頭,不僅景美清幽空氣好,還因入園特惠票只十元。有報導指溪頭因此成「十八趴俱樂部」,這一帽子戴得未必合適;老人湧向溪頭,卻是明顯事實。人多不是問題,出現橫躺林間、違法炊煮、佔用涼亭等欠缺公德的行為才是,也衝擊環境及旅遊品質。半年前,台大基於使用者付費,打算把老人特惠回歸半票優惠,兼以價制量,但老人強烈反彈,鬧到立委質詢,遂不了了之。

誠然,老人票提高為八十元,漲幅偏大,卻仍較全票(假日兩百、平日一百五)優惠。老人應享有什麼程度的優惠?這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在年金改革,不少老人搬出信賴保護原則,強調年金一毛錢都不能少,還有人要軍公教能撈就撈,能混就混,一起拖垮政府;無視現有各種年金都面臨破產,不改革無以為繼,更有嚴重的職業及世代不正義問題。

這種心態與主張,與「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明訓相悖,無助老年人贏得社會尊敬,以「壯士」自抬身價尤成笑話。相形之下,日本作家曾野綾子倡議晚年美學,強調老人不是「頭銜」,也非「資格」,不要認為別人替你做事是理所當然,老了不自動有權要求打擾他人;唯自立與自律,對自己負責,才能活出好品質,當個快樂老人。

台灣進入高齡少子化社會,為自己的老年負責,不把兒女、政府當提款機,減輕下一代及社會負擔,老人當更有尊嚴,台灣明天也會更好。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