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海源
前公視董事長、監察委員吳豐山先生說「台灣向來缺乏典範人物,李遠哲科學研究成就可觀,更難能可貴的是人格高潔、胸懷開闊;到底是什麼一種心態使得少數幾人認為非把他鬥臭不可」?
最近圓神出版了《李遠哲傳》,作者藍麗娟花費三年時間,訪談李遠哲本人和六十多位與傳主有關人士,查閱大量有關資料,翔實記述了李遠哲八十年學術、生活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歷程。這部上下兩冊四十六萬字的李遠哲傳,應可破解對李院長的不實批評乃至污衊。
李遠哲自小就很靈巧,小學時就跟農夫學會剖竹編竹簍,又幫母親修理好熨斗和縫紉機。在初中入學口試時就說「要當科學家」。進大學,異常努力地自學尖端科學,也修習德文和俄文。在學士論文研究上,發揮創新能力成功地分解鍶與鋇。在研究所階段,用更周密嚴謹的設計,修正了日籍客座教授有關北投石成分分析的結果。到美國加州大學,自力創作實驗機器,做出傑出的研究。一九六七年在哈佛大學建造「通用型交叉分子束儀器」,開創檢視鹼金屬以外的元素化合物交叉分子反應。這個儀器研製成功二十年後,即獲得諾貝爾獎。在獲得諾貝爾獎同一年稍早,他也榮獲美國總統科學獎章。
李遠哲傳也詳細記錄了他許多盡心善待同學和師友的故事。在回到加州大學任教時,他的博士指導教授馬漢罹患漸凍人症,李遠哲慨允擔任遺囑執行人。馬漢病情急速惡化,李遠哲一直悉心照護到最後。
李遠哲經歷堂兄和同學遭受政治迫害,再親身經歷加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六○年代爭自由、人權和反戰運動,又支持保釣運動。返國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積極主持國家教改規劃工作,九二一地震後,又擔任全國災後重建聯盟召集人和災後重建諮詢團團長,盡力協助災區重建。最後,又獲選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領導全球科學家推動「未來的地球計畫」。
李遠哲傳上市時,作者藍麗娟在臉書上才宣布,就有人來留言罵李遠哲。嚴厲批評過李遠哲的人,實在應該好好讀讀李遠哲傳!
(作者為前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