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先生
國民黨立院黨團對公共電視預算的大幅削減,引發了台灣藝文界和影視圈的強烈反彈,這一舉措的潛在危害,不僅削弱了公共媒體的獨立性,還阻礙了台灣文化與言論自由的發展。 公共電視的存在,有助於維持社會的多元文化與民主價值。
作為非營利公共媒體,它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文化與教育節目,並透過多元化的報導角度,促使公眾進行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
國民黨以「報導偏頗」與「戲劇篡改歷史」等理由,將公共電視的年度預算23億元全面削除,無疑是對公共媒體的一次不正當打壓。(資料照)
國民黨卻因「報導偏頗」與「戲劇篡改歷史」等理由,將公共電視的年度預算23億元全面削除,這無疑是對公共媒體的一次不正當打壓。重要的是,這筆23億的預算不僅是公共電視的生命線,還是支撐許多優質內容製作的必要資金來源。若失去這筆預算,公共電視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這將直接影響到文化創作的多樣性及報導的深度。
公共電視提供的許多節目,如高水準的紀錄片、戲劇及文化節目,是文化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削弱這些節目,將使得台灣多元文化受到重創。
這一削減預算的行為亦引發對影視產業的損害。在台灣本土影視產業需要更多支持與投入的背景下,削減公共電視的資源,無疑雪上加霜。若沒有公共電視的投入,許多有潛力的創作者將失去展示其作品的舞台,這不僅扼殺了新生力量的崛起,還限制了影視產業的創新和突破。
在新聞自由與民主監督方面,公共電視同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一個不受商業與政治壓力驅使的媒體平台,它能夠以獨立的姿態進行報導,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削減預算等同於變相削減此類獨立報導的可能性,從而影響公眾接觸真實信息的渠道,這對台灣的民主機制作成負面影響。
王小棣導演所質疑的「為何公共電視需要被藍綠政治人物決定?」雖然依法因公視接受文化部預算贈給,所以須由國會審核其預算,且董監事席次經常淪為政治角力的戰場;而王小棣此一質疑,正是公共電視作為一個「公眾財產應如何逃脫政治枷鎖」的核心議題。國民黨的這一大幅削減預算行為,極有可能因「政治立場」,捨棄了更為重要的「文化價值」,卻未認識到這對整個社會結構所帶來的長期危害。
王小棣導演提出質疑,「為什麼公共電視的董監事一定要由兩黨來決定?」「為什麼政黨要駕凌在單純的公共文化窗口之上?我們社會為什麼不能把政黨放在它適當的位子?」(資料照,記者陳奕全攝)
政治決策遠離文化藝術 讓文化與媒體自由發展
面對此情此景,各界藝文人士和影視圈的抗議,是對文化創作自由受到威脅的正義吶喊,呼喚著政治人物應重新審視其對於公共媒體的態度。
允許文化與媒體自由發展,將使台灣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獨樹一幟;反之,若在政治利益之下扼殺公共電視,將無異於自削其羽,失去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是時候,讓政治決策遠離文化藝術,讓台灣的未來更為光明。
(作者為政治幕僚)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