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法正/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劉志文/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台灣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擁有豐富的高山水庫資源,這些水庫不僅是島內水資源調配、防洪減災及農業灌溉的重要支撐,亦在能源結構中扮演重要的基載與調節角色。
霧社水庫興建於霧社溪上,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高山區 。(資料照)
其中「霧社水庫」興建於霧社溪上,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高山區,是台灣最長河川濁水溪的發源地,原設計作為萬大發電廠的水力來源,還兼具水資源調配、觀光及環境生態等多功能,是台灣重要的水力發電設施,並與日月潭共同構成中部水資源系統的重要樞紐,因其水色碧綠、高山環繞而且景緻秀麗,先總統蔣公命名為「碧湖」。
目前霧社水庫的有效庫容已剩不到20%。(資料照)
台灣因地理環境因素,除了颱風豪雨頻繁,濁水溪上游地勢陡峭且地質破碎,長期以來的坡地沖刷使得大量的土砂下移至河道,並湧入霧社水庫,921地震後更加劇了沖刷情勢;此外,上游清境農場的過度開發,以及周邊土地的濫用,導致坡地過度利用、土壤裸露及植被破壞等,不利於水土保持的現象逐年擴大,集水區環境的惡化加速了河道與水庫的淤積速度,目前霧社水庫的有效庫容已剩不到20%,若淤積持續加劇,將降低發電效益、影響下游防洪、灌溉及生態保育等功能,並加重日月潭的水庫的操作負擔最終,我們將失去這個曾經堪比人間仙境的美麗碧湖。
目前霧社水庫的清淤工作主要由台電公司負責,台電並非政府機關,卻每年投入高達數億元的清淤費用,這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是個沉重的財務負擔,更重要的是,清淤僅是處理淤積問題的末端手段,這種治理方式是「頭痛醫頭」的做法,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土砂來源,若不從集水區的整體環境治理著手,減淤成效難彰,水庫延壽難達。
仁愛鄉霧社水庫流入數量龐大漂流木,還曾造成消防救生橡皮艇遭漂流木包圍受困。(民眾提供)
若要解決霧社水庫的淤積危機,必須採取全面且系統性的治理策略。
首先,政府應從源頭著手,針對濁水溪上游集水區進行治理,強化土地使用管控,推動退耕還林與植被恢復計畫,加強水土保持,減少土砂輸入量。
其次,應優化清淤作業,發展資源再利用技術,將淤積泥砂轉化為建材或農業資源,適時提供補助措施推廣至產業,創造循環經濟。
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推動跨部門協作,建議由行政院召集農業部、經濟部、環境部、交通部等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共同制定長期治理計畫,整合各方資源以應對水庫與集水區的問題,同時,應加強社會參與,透過環境教育與補助措施,鼓勵地方居民採取友善土地的管理方式,共同守護水庫與集水區的生態健康。
霧社水庫是中部地區水資源與能源供應的重要命脈,其運作不僅關係到台灣水力發電系統的效能,也直接影響下游日月潭的穩定性。
面對淤積與環境劣化的多重挑戰,我們必須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結合政府、企業與民眾的力量,以系統性、永續性的治理思維,從集水區到水庫下游全盤規劃,才能確保霧社水庫的長期效能,並為台灣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奠定穩固基石,也惟有如此,台灣才能在風雨變遷中穩步前行,守護珍貴的水資源與生態資產。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