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兩岸交流的迷思:民主價值與統戰手法的較量

◎永日

中國大學生來台參訪,看似是促進兩岸和平關係的文化交流,實際上卻暗藏中共的統戰野心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生團訪台,包括奧運桌球金牌得主馬龍與射擊金牌得主楊倩等人,展現了中共高調安排「人質牌」的操作。(記者劉信德攝)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中生團訪台,包括奧運桌球金牌得主馬龍與射擊金牌得主楊倩等人,展現了中共高調安排「人質牌」的操作。(記者劉信德攝)

表面和平交流,背後統戰陰影

本次由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中國7所大學師生團,包括奧運桌球金牌得主馬龍與射擊金牌得主楊倩等人,展現了中共高調安排「人質牌」的操作。參訪行程涵蓋台灣多所大學,卻在大學生間引發了熱烈的抗議聲浪,特別是在台灣大學的活動現場,學生們高喊「這裡不是中國台北」,試圖傳遞台灣主權與自由價值的立場。

表面上的友好互動,掩蓋了中共「大外宣」與「入島入心」的真實目的復旦大學的女學生在活動中稱中華隊為「中國臺北」隊,這類術語的使用充分展現了中共一貫的「一中原則」話術,試圖在交流中逐步淡化台灣的國家認同。

民主價值的守護者:台灣學生的清醒態度

雖然部分抖音影片顯示台灣學生熱情歡迎馬龍等人的場面,甚至有個別人拿出中國國旗揮舞,但現場更多的則是抗議與質疑聲音。台灣大學學生們打出了「民主是個好東西」、「我想聊聊台灣主權、香港民主、新疆人權」等標語,突顯了台灣年輕世代對於中共壓迫政策的深刻認識。

此次抗議行動的發起人之一,台大社科院的齊同學強調,他們並非排斥交流,而是希望藉由交流分享台灣的核心價值,包括民主、人權與自由。這些價值在中國被長期壓制,甚至是禁忌話題,而台灣作為亞洲民主燈塔,有責任向世界、特別是向中國人民傳遞這些重要理念。

中生團訪台引發熱烈的抗議聲浪,台灣大學的活動現場,學生們舉牌高喊「這裡不是中國台北」,試圖傳遞台灣主權與自由價值的立場。(記者田裕華攝)中生團訪台引發熱烈的抗議聲浪,台灣大學的活動現場,學生們舉牌高喊「這裡不是中國台北」,試圖傳遞台灣主權與自由價值的立場。(記者田裕華攝)

警惕中共滲透,鞏固國防與民主

中共對台灣的滲透,從大學生參訪到媒體操作,再到抖音等社群平台上的宣傳攻勢,目的是為了逐步塑造「兩岸一家親」的錯覺。然而,台灣學生的行動正提醒我們,中共的統戰手法不僅無法蒙蔽台灣社會,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台灣人民對民主價值的認同。

為了對抗這類統戰滲透,我們必須持續鞏固自身的國防與社會意識。透過國防政策的強化與對民主自由的堅守,台灣才能有效抵禦中共的侵略企圖。兩岸和平不是建立在單方面的退讓上,而是基於對等與尊重。任何試圖用「和平交流」掩蓋政治目的的行為,都應被揭穿與抵制。

交流需對等,民主不可妥協

兩岸交流不應淪為統戰的工具,而是應該建立在對等與尊重的基礎上台灣學生的行動再次證明,民主自由的價值依然深植人心,並將繼續成為台灣對抗中共滲透的最佳武器。唯有守護民主,台灣才能在國際舞台上持續發光,成為自由與人權的典範。

(作者為教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