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實施計畫》:台灣的海洋呼喚行動

◎鄭書堯

當前,海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氣候變遷、污染、過度捕撈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都使得海洋生態系統岌岌可危。而《2021-2030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實施計畫》(以下簡稱「計畫」)無疑是為這些挑戰所提出的重要解決方案。個人認為這份計畫提出的方針和目標,對於全球海洋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意義重大。然而,該計畫的成功實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協作,台灣應該也是需要跟進。

首先,科學與政策的結合至關重要。計畫明確強調了科學研究在制定海洋治理政策中的關鍵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以及人類活動對其的影響。科學數據和研究結果應成為政策制定的基石。然而,科學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溝通往往存在障礙。如何打破這種隔閡,使得科學研究能夠真正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和行動,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這要求政府、學界和非政府組織之間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機制,共同推動基於證據的決策。

同時,能力建設對於計畫的實施同等重要。計畫專項指出,需要通過教育和培訓提升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海洋科學和管理方面的能力。事實上,不少發展中國家由於資源有限,在海洋科學研究和管理方面存在明顯短板。為此,國際社會應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同時推動知識分享和技術轉移,助力這些國家提升海洋管理能力。這不僅有助於全球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也能促進國際公平和合作。

在污染控制方面,計畫的目標非常明確—減少海洋污染,提高海洋環境質量。塑料污染、化學污染、噪音污染等問題已經嚴重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應包括強化監管、提升企業環保意識,以及推動技術創新。例如,推動可降解塑料的使用、研發清潔技術以及加強污染源頭治理。同時,應該建立完善的國際合作機制,針對跨國界的海洋污染問題進行聯合治理。

提高公眾意識同樣不可忽視。計畫強調了增強公眾對海洋問題認識的必要性。提高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海洋保護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個人行為對海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是海洋保護的長遠之計。這需要通過教育、媒體、社會活動等多種渠道,全面推動海洋保護理念的普及。例如,開展海洋科普活動、制作相關紀錄片、深入校園教育等,都是提高公眾意識的有效手段。

提高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海洋保護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個人行為對海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是海洋保護的長遠之計。圖為去年某企業舉辦的淨灘活動,吸引眾多善心人士共同響應。(資料照)提高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海洋保護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個人行為對海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是海洋保護的長遠之計。圖為去年某企業舉辦的淨灘活動,吸引眾多善心人士共同響應。(資料照)

計畫最後提到,國際合作是計畫成功的關鍵。海洋問題具有跨國界、跨領域的特性,單一國家或地區的努力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國際合作能夠集結各國的智慧和資源,在應對氣候變遷、治理海洋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計畫呼籲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非政府組織以不同形式參與其中,通力合作,共建可持續的海洋未來。

《2021-2030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實施計畫》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行動方針。要讓這些計畫落實到位,離不開科學與政策的結合、能力建設、污染控制、公眾意識提高以及國際合作的多管齊下。希望海洋各界公私部門攜手努力,共同推動這一計畫的順利實施,為我們和子孫後代營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海洋環境。

(作者為公務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