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照顧公共化 避免重演長照悲歌

◎陳劍賢

日前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公布去年報導的照顧殺人事件共有十四件,死亡人數高達廿四人,創歷年新高,令國人震驚與痛心,我國從二〇〇七年實施長照一.〇到現在長照二.〇,已實施十八年的長照計畫,花費近千億預算,仍有照顧者不堪壓力殺人,外籍看護跳槽產業工作,長照是否出問題,筆者認為癥結在家庭照顧未公共化。

我國從2007年實施長照計畫已達18年。圖為長照2.0擴大服務項目,醫院裡長照病人,由照顧服務員翻身拍痰。(資料照)

華人傳統家庭倫理下,照顧工作的責任一直被視為家庭女性化的工作,即使長照法公布後,政府政策仍站在協助者角色,協助家庭做好長期照顧工作,主其事者仍為家庭,但在少子高齡化的時代,家庭形態多屬竹竿式的小家庭,使家中長輩照顧工作落在少數人身上,長期照顧的壓力,身心俱疲,致有逆倫弒親不幸事件發生,長照計畫多著墨於失能長者,輕忽失智者的照顧,且只有重度失能及失智者的才有短暫的居家照護或日間照護,大部分照顧工作仍落在家庭照顧者身上,而照顧者一年喘息時間僅有十四天,少數經濟富裕的家庭只有送民間長照機構就養,因此防止憾事發生,唯延長喘息時間及照顧公共化,才能根本解決長照悲歌。

長照公共化如何辦理,筆者誠摯建議如下︰

一、增強社區巷弄長照站的功能︰推展小規模多機能居家照護模式,由個案管理師就社區中需要在家長期照護的高齡者,擬定個別長照計畫,提供整合性的服務,以滿足長輩的需求,讓長輩們安心終老,照護費用除原有長照補助經費外,不足部分由家庭分攤。

二、鼓勵民間辦理走動式照顧,服務送到家的長照社團︰以案主為中心,提供短時間多次數的客制化服務,透過巡迴走動的方式讓長輩可以在熟悉的居家環境中,接受最適切的服務。國內弘道老人基金會辦理在家照護走動式服務,社福界咸認為是未來值得推廣的照顧模式,讓社會企業變成產業,提供國人就業機會。

三、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建立公共化的照顧體系︰國家為照顧工作負起主要責任,並促進照顧福利服務產業的發展。

高齡者照護目的是預防失能,活躍老化,誠如北歐國家老化政策是「只有臨終前兩星期才躺到床上過日子」,因此讓老人活得好, 活得有尊嚴,是比長壽重要,實施長照公共化,將長照服務送到社區,讓長輩們在地健康老化,才是真正成功的老化。

(作者為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