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蕭茗觀點》從取消兩會總理記者會看習近平的偏執

習近平的控制偏執和中國的現狀有關係,實際上這個國家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到2023年終的時候,北京的政策工具基本上都失效了,不管政府推出什麼政策,股市、房地產、出口、投資,就是沒有起色。愈是這樣,習近平就越是要牢牢的控制住他能控制的,彷彿這樣就能解決他控制不了的部分。

蕭茗

這兩天兩會取消總理記者會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點,我看了一下,主流的看法是取消總理記者會是總理權力被進一步削弱的象徵。習近平不允許任何其他人和他分享權力或影響力,或出風頭都不行。這是比較主流的看法,但是我看了兩會的主要的幾個記者會之後,得出的結論和主流的意見不太一樣。我認為,中共把總理記者會改成了部長級的記者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和習近平要削弱李強的權力沒什麼關係。

首先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從1988年開始,兩會總理記者會的發展演變過程。

兩會總理記者會是從李鵬開始的,那時李鵬率領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和外交部長錢其琛參加記者會。記者會上,不只李鵬回答問題,剩下的幾位也回答了問題,李鵬之後是朱鎔基,之後是溫家寶,再之後是李克強,最後是李強。 這裡面有一個分水嶺:記者會的自由度,即興程度從朱鎔基到李克強有小幅縮小,但是基本上還可以歸屬於同一等級。不過,到了李強,記者會的氣氛和形式都有了很大改變。

我們先說朱鎔基到李克強的時代,那些記者會上,外國記者提問佔了主體。在朱鎔基的記者會上,大家能感覺到外媒記者的提問應該是事先沒有被審查的。比如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記者直接問朱鎔基六四事件是否會對中共統治造成影響?到了溫家寶時期,記者會和朱鎔基時期的在形式上基本一致,也是有一些安排的國內官方媒體的提問,但是外媒的提問能看出還是沒有經過限制的,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特點:總理的回答是脫稿的。

溫家寶在整個記者會上,只有一個問題看了稿子,唸了一部分,剩下全是脫稿的,李克強的記者會也是如此,但是,從朱鎔基到李克強,個人化的東西愈來愈少,出人意料的回答也愈來愈少。溫家寶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他使用了許多中國詩詞,來表達他的心意,還有,他出人意料的說了薄熙來的事。到了李克強,整個記者會中規中矩,只有一個意外之處,即他爆出「中國有6億人,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

可以說,從朱鎔基到李克強,記者會雖然愈來愈沉悶,但他們的差異不是很大,但到了李強,記者會的氣氛和形式陡然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李強的記者會,外國記者變得非常少。西方記者我只看到了CNBC和一位烏茲別克的記者,西方其他主流大媒體全都缺席;第二,我認為所有記者的提問內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包括兩位外國記者的提問,因為他們的提問沒有任何挑戰性。中國的記者都帶著一副中央電視台播音員的腔調提問,就是那種拿腔拿調,空泛但政治正確的問題,而李強的回答也完全中規中矩,讓人留不下任何印象,但是,他還留了最後一點底線 - 他的回答是脫稿的。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說說今年的兩會記者會了。

李強不開記者會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一群技術官僚參加的經濟主題的記者會,參加者包括: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財政部部長、商務部部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證監會主席,另外,外交部長王毅開了一個關於外交政策的記者會,這個經濟主題的記者會開了兩個半小時,我全程看完了,看完了以後,我就明白為什麼李強不開記者會了。

李強不開記者會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一群技術官僚參加的經濟主題的記者會,參加者包括: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財政部部長、商務部部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證監會主席。(中央社)

記者會上所有記者的提問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只有一位外國記者提問,CNBC的,為什麼說所有問題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當記者提完問題後,所有人的回答,除了第一句,比如說,「謝謝你,這個問題很重要」之類的閒言碎語之外,其餘的部分都是念稿子,每一個問題和答案都是如此,記者拿腔拿調的背出問題,回答的人埋頭念稿,這是我看到的最令人瞠目結舌的記者會。

其實,這些技術官僚中,有的人臨場發揮能力可能還不錯,因為他們在唸稿子的時候,有時會插進一點自己的話,給人的感覺是他們是可以脫稿子說話的,但是很顯然,他們被要求唸稿子。我還看了一部分外交部長王毅的記者會,也是一模一樣的,記者背出問題,王毅唸稿子回答。我認為,這種唸稿子模式的新聞發布會是今年兩會的統一要求,統一部署。

那麼,為什麼要求所有人都念稿子呢?因為記者的問題和技術官僚的回答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這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由記者的自發性問題驅動的,結構鬆散的記者會,而是一個藉助記者會的形式,實質是一次精準的,濃縮的,高品質的宣傳。如果仔細觀察記者的提問,人們可以注意到,提問的先後順序很有講究,它就像是一部邏輯嚴謹的政論片,從宏觀到微觀,論述層層展開。

這個記者會上,第一個問題是問發改委主任,對今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式的預測,發改委主任從各個角度,用了許多數據來說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向好的,並且,2024年的GDP增長將達到5%。例如他說,今年前兩個月,從消費到出口,到工業活動都呈現大幅成長的態勢,中國這兩年還出現了新的經濟成長點,就是所謂的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另外,中國經濟在朝向高科技,和產業升級的方向迅速轉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發改委主任鄭栅潔唸了十七分鐘稿子。基本上為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定了一個基調。

第二個問題開始深入到宏觀經濟的不同領域,提到中國要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門用於國家的重大專案實施和重點領域的安全能力建設,我認為這是要給外界吃一顆定心丸。因為外界看到中國經濟疲軟的態勢,都期待中國政府能推出強力刺激經濟的舉措,而發行超長期國債和地方債就是這個刺激政策的一部分。中國弄來弄去還是需要用政府投資來帶動民間投資,再帶動消費這個老掉牙的辦法來拉動經濟。

第三個問題繼續延續第二個問題,由財政部長來闡述中國要繼續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就是要繼續投資基礎建設,重點領域項目等,說得還是以投資拉動經濟,但是,光是談政府投資實在太難看了,所以,接下來商務部長就回答了關於中國如何拉動消費的問題。他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以舊換新。設備以舊換新,家電以舊換新,其實這是一個帶有鼓勵意味或強迫意味的強制人消費的方式。

財政政策講完了,就輪到了 貨幣政策。人民銀行的行長闡述了中國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則,提到央行還有降準的空間,也就是還要以這種方式向經濟注入流動性。宏觀政策的最後部分,強調了黨政機關要過緊日子,這是習近平倡導的。宏觀政策講完了之後,就進入了更具體的領域,例如,證監會如何監管和穩定中國的證券市場,如何保護股民,鼓勵投資股市,然後,講了中國的2024年的外貿前景,稱中國的出口正在往價值鏈的上游攀升,又闡述了中國城鎮化的前景,說中國依然有很大的城鎮化的潛力,而這將有力促進經濟增長。之後,商務部長談了中國在WTO做的工作,稱中國引領了多邊化的潮流,反對美國建立的單邊體系。財政部長勾畫了中國金融領域進一步開放的前景,最後,談了中國如何解決地方債的問題。

整體上,這是中共高層精心策劃的一個講好中國經濟故事的努力。每個人的發言都非常具體,有大量的數據支持,邏輯嚴密,這種細節程度的發言,是需要唸稿子的。整個記者會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國經濟2024年充滿希望;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應該對中國經濟重新升起希望;中共政府把控經濟的能力強,方向對, 誰不來投資是誰的損失。

本來記者會是以記者為服務主體的,記者想問什麼,台上的人回答什麼,現在變成了,台上的人想說什麼,記者就得問什麼問題,台上的人不想說的事情,記者根本沒機會問,記者成了配合這場戲的演員。這也許就是為什麼這次只有一家外國媒體提問的原因。也許是外國媒體不想參加演出,也許是中共覺得沒必要讓他們參與演出。這種宣傳很奇特,一方面,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不是一場真正的記者會,而是一場宣傳,但另一方面,所有人又不得不看這個記者會,因為這是唯一的中共官方提供的針對具體問題的資訊管道,而且是以一種他們熟悉的形式 -記者會,來完成的。所以,他們不僅要看,還得引用這個記者會的內容來描述中國經濟。因為記者會確實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和看起來邏輯成立的論述,但是,這樣論述嚴密細緻的宣傳依然有重大偏頗,原因是它沒有說出房間裡的大象。

整個兩個半小時的記者會,「房地產」這個詞都幾乎沒有被提及,更別說如何解決房地產業的危機了。而這是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中國的人口危機也沒有提到,而那又是中長期影響中國國運的最大因素。這種一廂情願的精心設計的宣傳,我覺得就是當今中國政府的做事特徵。它不怕外界嘲笑它搞四不像的記者會,只要最後的結果是這個記者會能達到宣傳效果就好。

此次記者會搞成這樣,我認為和習近平緊密相關,它非常形象的勾勒出了習近平的心理狀態和他的做事風格。取消總理記者會,我覺得主要是因為習近平要的就是這種完全在控制之下的宣傳,如果搞總理記者會,總理一個人回答問題,他回答不了這麼細、這麼全面,除非他也唸稿子。如果兩個半小時都唸稿子,就很怪了,那就和總理再唸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差別,另外,習近平也肯定對以前總理記者會上的「意外」耿耿於懷。例如,李克強的「六億人一千元」之說,他不能讓這些意外情況發生。就算一個很聽話的人,例如李強,如果脫稿說話,也有可能說出來不太適合的話,所謂言多必失。我認為,這次取消總理記者會,如果不是習近平直接下令,就是李強領會了「聖意」,投其所好。

習近平的目的不太可能是專門用這種形式削弱李強的權力,因為,李強所有的權力都是他給的。李強和李克強不一樣,李克強的上台和習近平沒有關係,是其他元老安排的,而李強就是習近平提拔上來的。李強對國務院的定位也是執行習近平指令的下屬單位。他和習近平之間是提拔與被提拔的關係,不是競爭關係。所以,習近平不需要怎麼刻意壓制李強。

習近平做這樣的決定,我覺得主要是他要讓所有事情都在他的完全控制治之下。對,他要的是完全的控制。有人說,習近平不允許別人出風頭,他自己水平不高,什麼時候做公開場合講話都得翻小本本,所以,別人如果不需要小本本,他就受不了,這是否屬實呢?關於習近平的性格和能力,我聽到了兩個不同版本的描述。根據澳洲前首相陸克文的描述,在他和習近平多年多次的交往中,他對習近平的印象是:習的思路非常清楚,說話根本不用打草稿,滔滔不絕。但是,根據一些和習熟識的人的描述,習近平很木訥,不善言辭。這兩種描述,哪一種更接近真實呢?從我們現在看到的習近平在公共場合的表現,後一種更接近真實。

拜登和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會面的時候,兩個人坐在桌子的兩邊,面對面說話。就在這樣一個場合,習近平還拿出小本子唸了一段開場白,他可能逼著拜登也唸了一段開場白。我沒見過美國總統在和別國的領導人在這種談判中還互相唸開場白的。我認為,習近平如果沒有對事情這種程度的掌控,他會感到不安全,而這種不安全所帶來的偏執,現在正在傳導到他的官僚體系中,大家不是躺平,就是迎合這種偏執。

這次的經濟主題記者會,我認為有一個總指揮在後面,就像一個紀錄片需要有製作團隊一樣,這個記者會也需要一個導演和一個撰稿。這個記者會不是像一般記者會那樣,把一些後勤的事情搞定就可以開了,它是每句話都要寫出來的,所以,這是一個做紀錄片的工作,不是開記者會的工作。雖然此次記者會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起到它的效果,但從總體上和長遠來看,這種模式會傷害中國做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

讓我們來對比兩個場景:習近平訪問白俄羅斯的時候,秦剛把習近平邁在哪個階梯上的時候響起什麼音樂都設計好,而美國這邊是什麼狀況呢?加州前州長,電影明星阿諾史瓦辛格穿著筆挺的西服走在鎂光燈下,突然幾個生雞蛋被扔到了他的西服上,流了一身。史瓦辛格一邊清理雞蛋,一邊對丟雞蛋的人說,你還欠我幾個爛番茄和起司。 否則就可以做個三明治了。你能想到在中國發生這樣的事嗎?

習近平的控制偏執和中國的現狀也有關係,實際上這個國家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到2023年終的時候,北京的政策工具基本上都失效了,不管政府推出什麼政策,股市、房地產、出口、投資,就是沒有起色。愈是這樣,習近平就越是要牢牢的控制住他能控制的,彷彿這樣就能解決他控制不了的部分。至於2024年的前兩個月,中國經濟的指標性數據是否像記者會上說的那麼好,以及中國2024年的宏觀調控,是否會達到它的預期目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期節目影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