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桓睿
台灣癌症十大死因中,肝癌蟬聯前2名超過40年。據統計,2021年國內因肝癌死亡的人數高達7,970人。約有80%的肝癌病例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若再加上因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死亡的4,065人,2021年因「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死亡人數就超過12,000人。
也因如此,台灣比其他國家更有機會成為消除肝炎的世界第一名,同時我們的行政院長陳建仁,是世界知名的肝炎專家,因此陳院長若能領導執政團隊儘速落實「擴大篩檢、建立追陽機制並真正落實連結治療」兩大關鍵政策,就能達到「B肝病毒控制、C肝病毒滅除」的目標,來消滅病毒性肝炎,讓台灣人民不要成為肝病政策的「剩戰士」。
2021年國內因肝癌死亡的人數高達7,970人。約有80%的肝癌病例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資料照)
從國際共識看到台灣缺失的拼圖
筆者於今年7月參加世界肝炎聯盟(World Hepatitis Alliance,)在香港舉辦的「Hep can’t wait亞洲工作坊」,發現台灣在B型肝炎的治療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國際組織CDA Foundation預估台灣約到2051年才能達成WHO制定的2030年目標,顯見台灣在提升治療率與降低死亡率的目標上,仍有進步空間。
在工作坊的共識書中提到:「政府應確保有足夠的資源來確保從篩檢到治療的連結與持續性,以避免各種社會經濟因素導致許多被診斷出患有B型肝炎的人未能接受良好的治療照護。」病人在台灣現行的治療政策篩檢出後,未必能獲得有效治療的缺漏,是台灣難以在2030年達標WHO目標的關鍵因素。
被篩檢政策遺漏的「剩戰士」
政府自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今年36歲)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政策,另年滿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然而,37至44歲的青壯年族群,卻是被政府遺忘的一群人。他們既沒有疫苗的保護,也沒有公費篩檢可以儘早發現疾病。
據疾管署的統計,急性B、C型肝炎的病人中,25至44歲的青壯年族群是發生率的小高峰,這個小高峰正好反映了政策漏洞造成的後果。因此筆者建議政府應將肝炎篩檢放寬至1986年前出生的國民,以補齊健康安全網。
治療接軌國際 做真正的世界第一
我國在B型肝炎疫苗接種政策,C肝滅除政策皆領先全球,成為許多國家的參考國。但台灣在B型肝炎的治療政策上卻落後國際,台灣B肝的健保治療給付政策不但落後日、韓、香港甚至中國。如此「行百里、半九十」的政策,都將使前端預防、篩檢投入的資源,無法轉化為有效降低肝病、肝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的目標。期盼陳建仁院長能將政策漏洞補好,讓台灣積極跟上國際治療指引,真正造福台灣的肝炎患者。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