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台灣男子葉石濤》,其實很好看

如果只是喜好文藝的讀者,而非台灣文學的研究者,我們也許都讀過幾篇葉石濤,但總是難以入戲他那文字有點生澀、句意稍微不通,或者是象徵主義太明顯,讓人覺得有點簡單的小說。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深深知道閱聽者的苦,是以透過各種表演方式,將小說中的幾個經典橋段唸出來、演出來。也才讓今日能在自由環境中的創作者知道,什麼是在險惡的政治環境裡求生的文學。

李拓梓

首先得承認看完《台灣男子葉石濤》的預告片後,心裡覺得應該不會太好看。落語、戲劇、舞蹈,很難想像這些表演方式怎麼拼接,才能夠讓號稱超過兩小時的紀錄片變得好看。不過基於對台灣文學的熱愛,以及對他的回憶錄《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50年代》愛不釋手的份上,決定還是要走進院線,結果發現還蠻好看的,因此覺得必須趕快寫下這篇懺悔文。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圖:取自《台灣男子葉石濤》粉專)

對葉石濤的認識,其實還是從《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50年代》開始的,那時正在寫有關認同政治的碩士論文,葉石濤的回憶錄、吳濁流的私小說,都讓我能夠有機會初探戰後台灣人對於統治者更替、強制語言轉換,心情從期待到失落的無奈。葉石濤回憶錄中最有名的段落,就是他記錄了當時有人被捕的理由,是因為回答不出馬克吐溫到底是不是馬克思的親戚。

葉石濤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被捕,可以說是他人生最大的陰影。回憶錄以再次被約談作收,在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當中,也不斷的出現葉石濤在各種場合講說「不想再進去」的回憶。可以說白色恐怖一直是葉石濤上上最大的傷痕,即使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即將要解嚴,他身上的傷痕也一直無法癒合。

葉石濤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被捕,是他人生最大的陰影。(圖:取自《台灣男子葉石濤》粉專)

但即便如此,他沒有停止過寫作。葉石濤說寫作是「天譴」,讓人想起普羅米修斯盜了火點亮人間,卻必須被綁在山上,忍受老鷹撕裂肚腸之苦。葉石濤的寫作也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他不斷地寫,小說、散文、評論、回憶,甚至還寫出了學者都寫不出來的《台灣文學史綱》。

在艱苦的環境中孜孜不倦地勤寫這塊土地的故事,當整個社會對他的志業不在意,他寫。當主流對他有點日文感的中文嗤之以鼻,他繼續寫。當文壇爭辯起各種現代主義的議題,他還在寫。當台灣終於走向自由民主,他也還在寫,沒有因此就停下筆來。

他的文友鍾肇政靠著《文友通訊》,串連起當時所有能以中文寫作的作家們,並想辦法相互拉拔,因此被稱為「台灣文學之母」。葉石濤採取了另一種戰鬥模式,他為青年作家寫評論,讓他們的作品被看見、被討論,讓當年葉石濤自己在寫作時無人聞問、沒人在意的空虛感,不會在後輩身上重演。於是台灣文學有了「南葉北鍾」,當有一天台灣文學終於登上廟堂,我們也才有了豐富的題材,可以切磋討論。

只是,如果只是喜好文藝的讀者,而非台灣文學的研究者,我們也許都讀過幾篇葉石濤,但總是難以入戲他那文字有點生澀、句意稍微不通,或者是象徵主義太明顯,讓人覺得有點簡單的小說。

葉石濤說寫作是「天譴」,讓人想起普羅米修斯盜了火點亮人間,卻必須被綁在身上,忍受老鷹撕裂肚腸之苦。(圖:茂樹電影提供)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深深知道閱聽者的苦,是以透過各種表演方式,將小說中的幾個經典橋段唸出來、演出來。我們因此而看見《葫蘆巷春夢》的趣味、知道《台灣男子簡阿陶》就是葉石濤自己的回憶、也感受到《西拉雅末裔潘銀花》的象徵意義,以及《紅鞋子》描述的恐怖陰影。葉石濤的小說也許不如當代的賴香吟那麼細密、也沒有劉大任那麼好的文筆、更沒有黃崇凱那麼有創意,但是在白色恐怖時代依然創作的葉石濤,已經是所有台灣文學後輩心中的里程碑,告訴所有在自由環境中的創作者,什麼是在險惡的政治環境裡求生的文學。

幾個月前我讀了朱宥勳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裡面也談到葉石濤的志業。讀完覺得感動,於是趁著到台南時,抽空跑了一趟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紀念館在台灣文學館和孔廟之間,其實沒什麼特別,樓下是咖啡廳,樓上的起居間有椅子、桌子,擺放著一些著作,電視兀自播放著無人觀看的紀錄片,和隔壁資源充沛的台灣文學館相比顯得陽春。

外部環境、生活條件都如此艱困的黑夜裡,還能孜孜不倦的寫作,大概也只有葉石濤這樣心中藏著偉大志業,卻貌似平凡的人,才能一路忍耐。圖為中西區「蝸牛巷」,以葉石濤作品為發想的彩繪一隅。((本報資料照)

「環境倒是挺好,很適合寫作。」我心中暗忖,但後來才知道那幽雅的環境,其實並非葉老的故居。看過了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後,我才知道葉石濤出獄之後,根本不住在台南,他大多數的時間幾乎都住在左營舊城。真實生活裡葉石濤寫作的環境差得不得了,窗外是車水馬龍,房間熱得要死,樓下連鐵捲門都關不上。整個房間除了書桌,堆滿了雜物,據說房裡連光都照不進去。

他住過不少地方,每個環境都不好。他的後輩說也許是因為被關過,覺得到處都比監獄要強,所以葉老不太在意這些環境什麼的身外之事。看完我也由衷佩服,在那樣無論外部環境、生活條件都如此艱困的黑夜裡,還能孜孜不倦的寫作,大概也只有葉石濤這樣心中藏著偉大志業,卻貌似平凡的人,才能一路忍耐,直到天光降臨之時吧。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本報資料照)

電影散場,我決定收回一開始看了預告,就認為《台灣男子葉石濤》應該不會好看的偏見。這部紀錄片讓我再一次回憶起曾經閱讀過的葉石濤,也讓我重新再認識一次「台灣男子葉石濤」的形象,並且讓我體悟到,我們老愛引用葉老說台南那句:「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時,那份悠然的背後,隱藏了多少他親身經歷過的血淚傷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