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德瑞克說碳金融》第五講:車廠的碳排放管制方式 ─ 從特斯拉與湘北籃球隊說起

德瑞克

大家好,我是德瑞克,我對氣候變遷議題下的碳金融有高度興趣,同時也抱著高度質疑。

上一期我們介紹碳排放大戶,美國的排放前三類別是運輸(29%),發電(25%),工業(23%)。後兩項(發電與工業)都被列在歐盟跟中國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列管範圍中,但是運輸類別,特別是汽車產業,卻有自己的遊戲規則。這是為什麼呢?

發電產業或是重工業,都是在「生產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所以被規範的是企業本身,就像中鋼,煉鋼的過程產生很多二氧化碳,可是產品鋼鐵本身卻不產生二氧化碳。

而運輸類別就不一樣了,做為企業主體的汽車工廠在「生產過程」中並沒有排放太多二氧化碳,反而是做出來的「產品」,也就是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

這就是為什麼,汽車產業並不在「總量管制與交易」的監管中,因為車廠本身並沒有產生那麼多的二氧化碳足以被監管。

首先,我們稍微感覺一下電廠與汽車,這兩者間數量級的差距。

以台灣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台中發電廠舉例,曾經2007年排放3700萬噸的二氧化碳,當時曾登上Nature報導,是全球發電廠排放最多二氧化碳的。

而以暢銷車款Toyota RAV 42000cc 汽油版本,依照台灣環保署的數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為146.48g/km,假設一年開兩萬公里,一台RAV4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是2969公斤。

也就是,一個台中火力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一千萬台RAV4。

(上述只是概抓的數字概念,畢竟台中電廠也持續在努力地減少排放二氧化碳)

只不過汽車所產生的碳排放是螞蟻雄兵,單一汽車排放表面上不多,可是當成千上萬的汽車每天在路上跑,運輸類別所造成的碳排放非常可觀。

所以,各國政府針對汽車產業訂出自己碳排的規範,從源頭抓起,提供誘因讓車廠往低碳省油邁進。

而政府給車廠的減碳誘因叫作「碳積分」。

讓我們先看看規範的部分,然後在看甚麼叫做「碳積分」。

歐盟在2021年針對汽車實行了非常嚴格的碳排放法規,規定在歐盟境內銷售汽車二氧化碳排放上限為95g/km。

這個規範這有多嚴格呢?按照台灣環保署的資訊來看,2021年車型的357個汽油車型中,只有11個車型低於95g/km的碳排放規範,比例之低可見規範之嚴格。

而且上述能過標準的十一款清一色都是油電混合(Hybrid車型),也就是純汽油車得被逼著轉型。

歐盟在2021年針對汽車實行了非常嚴格的碳排放法規,規定在歐盟境內銷售汽車二氧化碳排放上限為95g/km。(https://www.freepik.com/)

等等,標準這麼嚴格,那豈不是代表汽油車都馬上沒辦法賣了?答案是還可以賣,因為政府允許車廠做轉型過渡,採取的是以車廠為單位的「整體平均碳排」的概念,而且允許不同的車廠之間共享「碳排放池」。

讓我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湘北籃球隊想參加全國籃球聯賽,可是籃球聯賽規定球員平均身高要190公分才行。湘北籃球隊雖然球技超群,無奈就是身高不達標。還好聯盟有個條例,接受不同隊可以彼此借球員來登記,來湊到足夠的身高。

而海南籃球隊都是高個兒,每一個都是220公分以上,所以他們就開價,以每個名額五千塊出借球員資格給湘北做登錄。

當然,球賽還是各自打各自的,只是在做身高資格認證時,海南把球員借給湘北登錄。湘北因而得以繼續打比賽,海南則因為借資格給其他人賺到了金錢。

上面這個故事跟跟大車廠之間的「碳積分」交易很類似。

特斯拉就像是故事中的海南籃球隊,因為電動車的零碳排而擁有的碳積分就好像故事中的身高優勢。事實上,特斯拉也因為出售碳積分,賺得盆滿缽滿。

而傳統車廠包括通用,福特,本田,飛雅特克萊斯勒等等,像是故事中的湘北,藉著購買碳積分,讓已經投資研發的現行車款得以在嚴格的法規下繼續販售。

車廠之間互相用碳積分來換取可以販售的車輛總數,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市場,像是特斯拉的碳積分就不能與火力發電廠進行交易。

而我們前幾講說的公開碳交易市場,主要還是給那些大量碳排放企業,不管是火力發電廠或是大煉鋼廠,它們往往在外觀上都有著大大的煙囪,常常飄著因為燃燒而排放的白煙。而這些企業都可以在公開的碳交易所,出售或是購買所需的碳額度。

講完了車廠碳交易的故事,下一講我們將回歸主題,來談談減碳將對你我生活的切身影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