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賜斌醫師
9月22日中央社報導,教育部會同衛福部及多個醫學教育團體、學者專家等,於9月22日投票通過清華大學准設學士後醫學系(簡稱後醫系),中山及中興兩國立大學則可繼續籌備。
教育部近日召開跨部會審查會議,通過清華大學增設學士後醫學系。(中央社/清華大學提供)
此為教育部凍結醫學系設立,長達十多年後之再次突破大事。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簡稱全聯會)在隔天其醫療政策委員會召委,隨即發表措詞強硬之反對聲明回應(見下文),謂此舉將造成醫師人力控管失衡,嚴重影響人民醫療權益。
持平而論:教育部處置合理,全聯會召委反應過激,有窄視及圖利本位之嫌。
理由:
1. 全國醫師人力並非不夠,而是分佈不均,大多數集中於都會區,偏郷、山地及離島稀少,長期造成不均之醫療照顧缺失困境至今。
2. 台灣醫學院畢業生大多數喜擔任臨床醫師工作,而擔任基礎醫學研究及醫療儀器(診斷、治療、資通訊、⋯)與Al 科技研發者極少,造成台灣無法培養出諾貝爾醫學奬人才,及醫師科學家人才,對促進台灣成為生物科技島之國家政策,無從幫助。
3. 全聯會身為統領台灣所有醫師之醫事團體,對上述兩項缺憾事項,理應責無旁貸、親自或與衛福部合作,設法予以有效化解,以盡其責。然數十年來卻很少聽聞有此等議論或努力,反多聚焦於會員權益之爭取及健保之協調與醫糾之處置上。
4. 為求解套,政府決議增設公費後醫系,以培育上述兩缺憾事項之醫師人才,希其畢業後能發揮所長,填補此兩項醫師人力空缺(後醫系4年課業中兩者皆教,畢業後則要求擇一擔任之)。並限定服務8~10年後才能回任一般醫師,期間還允許回醫學中心接受專科醫師訓練。如此制度設計可謂完整及兼顧得失。
而全聯會最詬病的是:8~10年後這些醫師將皆會回任一般醫師、在都會區與其(甚至其未來醫師子女)競爭而損傷其既得權益。
然此事並不一定會發生,因偏鄉及醫師科學家被開發後,有可能成為醫療新桃花源領域,他們就不願回任(可能在第二丶三屆後),反而都會區過多醫師可能會被吸引過去。另外此可擴展醫療執業版圖,把餅做大,故為何要窄視它呢?
5. 醫療要身心醫治,才能完全康復。而後醫系醫師養成教育中才有可能納入已受過人文、藝術、心理等醫心專長訓練過的學士後學生並加以醫學教育,此是目前台灣之醫學系皆為教育高中畢業後的學生直接進入,所無法比擬的,也是較高級的。
另外,納入接受過理工專長訓練的學士後學生,才有可能教育出醫師科學家,將科技與醫學結合及開拓新方向。這也是傳統高中畢業後即銜接醫學系之現況所達不到的境界。
難怪歐美大多數國家,皆採用此較高級、進步的後醫系制度,當做醫師養成教育之主軸。
台灣為何還要抗拒呢?過去有嚐試過不成功,是有其當時之時空背景因素所致,然事過境遷、時代在進步、醫療環境也已有變化,不宜以此當理由持續抗拒之。
全聯會不願做之事,政府出手取而代之,且此長遠觀看有利全國醫師之未來職涯環境拓展,及國家之生技產業開創,故宜樂觀其成,不宜率而反彈抗拒,俾防社會大眾之圖利醫界本位主義批判及反撲。
(中山大學校務發展推動委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