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善
還記得2016年時曾有立委批評:「雲林窮得就像台灣的非洲」。考量此人發言時的身份與語境,這句話還真讓人聽得笑著笑著就哭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達13年的綠色執政期間,讓雲林縣人口自2005年的733,330人銳減至2018年時的686,022人。促使雲林人口急速萎縮47,308人的主因,一方面在於全球化發展導致M型社會的出現,另一方面則導因於先前雲林縣政缺乏宏觀且前瞻的產業發展政策。2002年時尚有雲林科技工業區竹圍子區的報編開發,但其後幾乎毫無任何實質性的產業開發政策可言。更有甚者,10多年來空洞虛妄的「農業首都」口號猶如籠罩雲林的幽靈,不但扼殺其他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更嚴重侷限各界對雲林未來發展可能性的想像。於是乎,雲林的工、商業發展逐漸貧瘠、停滯且空洞化。就業機會不斷喪失,雲林子弟不得不離鄉背井成為北上南下的打工仔。
雲林縣為台灣最大的農業縣與最重要的糧倉。(本報資料照)
為挽救上述的沉痾頑疾,雲林縣府團隊自2019年起就積極擬定各項產業政策,並推動各類產業園區的開發設立。我們積極爭取的「褒忠農業機械科技園區」終於2020年5月22日經行政院同意核定,並於同年7月3日與經濟部工業局簽署共同推動開發事宜。此外,為迅速對症下藥,基於「先求有、再求好」的概念,行政院、經濟部與雲林縣府均同意採分期分區開發的原則,第一部份開發面積先為99.25公頃,以加速行政審查速度。2021年3月19日本人更與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此重大成就。
然被自家人笑稱非洲的雲林,命運乖舛的程度還真如同被詛咒的非洲大陸。原先早已擬定的開發案,突然被環保署以園區開發面積接近100公頃為由,要求進行第二階段環評。就當環保署出來攪局後,經濟部則進一步乾脆將開發案修正為一次全面開發270公頃。原先穩健平穩的小而美方案,剎那間轉變為高大上的海市蜃樓。
儘管「褒忠農業機械科技園區」的最終規劃就是270公頃,但循序漸進可說是公共行政基本的ABC。此外,環保署又刻意要求進行第二階段環評。換言之,原先能迅速於本年6月就開始辦理土地預登記、同步設廠及公共設施移交接管事宜的開發案,卻因中央行政部會的干擾,導致雲林產業開發的時程被迫往後延遲數年。原先雲林子弟期盼歸鄉、無須再流散各地打拼生活的期待,卻因中央部會令人費解的措施而幻滅。而原先早該剷除的「非洲」污名,則因本縣中央民意代表的毫無作為而被迫持續自我污名化。
「褒忠農業機械科技園區」於2020年5月22日經行政院同意核定,並於同年7月3日與經濟部工業局簽署共同推動開發事宜。(本報資料照)
雲林貴為台灣最大的農業縣與最重要的糧倉,但並不表示雲林就無權追求「農工並重、產業升級、產品加值」的目標。過去十多年來狹隘的政策目標,將雲林自我侷限於文青自嗨的「農業首都」口號內,導致雲林產業發展停滯、人口持續外移。但荒謬且遺憾的是,當我們提出切實且可行的發展方案後,中央政府卻以政策法令阻擾我們的發展道路。都會小資布爾喬亞文青固然可以歌詠田園牧歌,但非洲不該是雲林的宿命!
(作者為雲林縣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