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之評議

◎包嘉源

「倫敦大橋倒下來」是一首耳熟能響的兒歌,現實生活的南方澳大橋於108年10月1日真的倒下來了。

看過當時發生事故影片的人,都會感到驚悚。經過7個月的調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運安會)五月五日公布了斷裂事實資料報告,報告就該橋的規劃、設計、施工、監造等方面,提出可能存在的多項缺失,但是否為斷橋的主要原因,運安會指出尚待進一步查明。另外,對於現今的橋樑檢測體制及技術能力是否與斷橋存在著因果關係,則以目前的資料來看,尚難判斷。

宜蘭縣南方澳跨港大橋去年10月1日發生倒塌事件,造成6人罹難、13人受傷之重大傷亡。(資料照)

回顧整個事件的發生,牽涉甚廣。大橋於民國87年完工驗收,錢由當時的省府交通建設基金支應,工程由宜蘭縣政府負責,省漁業局負責規劃,完工後的5年工程保固宜蘭縣政府負責.期間101年交通部實施航港體制改革,於同年3月1日成立「交通部航港局」及「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前基隆港務局於101年2月24日進行財產移撥,將南方澳大橋財產(含土地)轉撥給航港局。

照理講,橋樑檢測是橋樑管理機關的權責,事實上目前南方澳大橋的橋樑管理機關迄今仍妾身不明。港務局時代即曾由基隆港務局協調公路局及宜蘭縣府出來擔任管理機關未果。因此,台灣港務公司在既非該大橋的財產管理機關,又非明定之橋樑管理機關情形下,要課以檢測義務,實有勉強之處。

不論係受宜蘭縣政府委託的健行科大或是港務公司,其檢測的方法均是使用「目視」,其原因在於檢測方法受到大橋設計上的限制。南方澳大橋與同造型的西班牙馬德里大橋在設計上有極大差異,馬德里大橋的鋼索兩端錨頭有完整保護套桶;施工完成後,留有維修通道,可讓人員進入維護,而南方澳大橋則非如此的設計。運安會的報告顯示南方澳大橋鋼索外加的套管,其與鋼索間的空間並未填實,致無法用儀器從套管外側檢測其內鋼索的情況。

本事件的發生,一則南方澳大橋的橋樑管理機關不明,加上大橋的設計有瑕疵,不易進行維護,且無法使用儀器檢測及早發現受損的鋼索,而終釀成憾事。

一場災難發生的原因絕非一種,有天災、有人禍、有其他原因,我們要吸取教訓,唯有在制度、法令、工程維護檢測規範與標準、業務交接及部門間的權責劃分各方面都做的確實,才不致再發生重大的問題

(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秘書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請勿一稿多投,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