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共同學習正面回覆孩子疑問,別讓親子間的性教育持續缺席!

張明旭
 
近日有起新聞引發社會針對性教育的廣泛討論,在「禁止未滿18歲兒童及少年購買」的告示牌旁,一位國中生拿起美妝店內陳列的情趣用品按摩棒詢問:「媽,這要怎麼用?」,媽媽因為尷尬無法回答,因此怒向高雄市政府檢舉,而高雄市社會局並因此要求商品下架並開罰。

而這起事件其實並非偶然發生的特例,台大校內就發生過不只一次,「倡導校內師生正確認識性玩具與性教育知識、不要污名看待或錯誤使用」的性玩具展因為「外來家長」的不斷抗議,而被迫中止或添加不合理限制,而這些家長抗議的理由也跟本起事件十分類似:「怎麼可以讓我的小孩看到這種東西,那會猥褻傷害我的孩子!」、「孩子如果提問我要怎麼答?我要怎麼教小孩?」

知名連鎖美妝生活用品店賣按摩棒,有家長反應造成困擾(上排)。(台灣消保會提供)
 
這些事件背後「真正爭議」的,其實不是法律*,而是親子間怎麼談性教育的議題。從教育專業的角度出發,面對孩子提出任何疑問時,最差勁的答案大概就是:「不要問!」、「你長大後就會知道了」、「噓」、「夭壽,問那些什麼東西啦!」、「這種東西不要亂問、也不要去看,懂嗎!」,因為這類回覆只是用威權及貶抑的方式來 要兒童閉嘴,而完全沒有回應兒童的疑惑 ,其一方面可能促使部分孩童對於提問及發表意見更加畏懼與負面,愈來愈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發生問題也不願告訴家長;另一方面,則也可能造成孩童因為問不到而更產生好奇、刺激、憤怒等情緒,更加「瞞著家長」自己嘗試與探索,最後並可能因錯誤資訊而受到傷害。

這類狀況如果放到「性」相關疑問上也是一樣的,如果家長持續負面地「禁止」孩子提問,遮住孩子的眼耳,那麼最後無法好好學習正確資訊,未來可能因此受到傷害的,仍舊是孩子。

此外,如果說只要孩子提出性相關問題、且家長覺得自己尷尬無法回答就要禁止的話,那麼對於超商及諸多開放式藥妝店中都有的保險套、潤滑液、驗孕棒等,甚至連內衣褲等,是不是都要一律禁止了呢?按照這樣的「恐懼避談」邏輯,那麼到底我們需要禁止多少東西,才足以讓孩子不再發問呢?

且即便一、兩次的「禁止」有效,但家長真的能「永遠禁止孩子接觸一切家長自身不想談的事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除非這家人始終與現代社會完全隔絕,否則在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別說是路邊的情趣用品店了,光是網路、遊戲、影片、媒體節目、廣告中所挾帶的性資訊,早已不知道超過店家展示的性玩具多少倍,且其中帶有錯誤資訊、性別偏見、歧視、刻板印象的比例更是難以想像的高。

如果家長、教師不能好好落實性教育、不能把握機會教育好好對孩子進行性平教育,那麼,孩子如何能學到正確的知識?如何能打破社會上仍舊存在如此多的性別偏見與污名?如何能好好的照護自己的身體與情感關係?如何在未來自在地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呢?
 
就像是這起事件報導中網友留言贊成業者所提到的自身經驗:

「我在德國留學,這種東西在德國的藥妝店(相當於台灣的屈臣氏)女性用品區都有賣,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與其遮遮掩掩,讓兒女看A片學性知識,或到網路上找陌生人來學習,何不大大方方教導正確觀念,正視慾望有罪嗎?」

「其實健健康康地擺在寶雅、屈臣氏甚至小北百貨,我還比較好解釋這是做什麼的。放在路邊店面,裡面昏昏暗暗又閃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反而難解釋為什麼要弄的(得)這麼隱晦。」

對於手邊擁有無數資訊的現代孩子來說,他們所需要的從來就不是避談、拒答、或禁止,因為即使家長或學校不願回答,還有更多的資訊來源可以找尋;孩子們所需要的是完整性平教育的真正落實,因為唯有當孩子充分學習相關知能後,他們才能避免錯誤資訊與相關歧視、污名帶來的傷害,才能擁有足夠的能量找尋自在發展的未來!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和我們一起努力,以孩子為主體,共同學習正面回覆孩子的疑問,別再讓親子間的性教育持續缺席。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這起事件相關的法律爭議,其實本篇報導中已有許多陳述,包含猥褻物品定義、公開場合定義、輕易購買判定、告示牌用處判定等等,在此就不詳述。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