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令人難忘的素人配音之CAPCOM《世界末日》

如今的玩家在想到「末日系」遊戲時,可能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要素要不是戰爭、隕石撞擊、殭屍,就是神秘病毒突變、失控的瘋狂實驗……這類看來科學又合理的設定。但如果時間回到三十年前,那時的遊戲要打造世界末日,可不需要太多理由,例如CAPCOM在1988年推出的大型電玩《世界末日》就是典型的例子。

神楽坂雯麗

如今的玩家在想到「末日系」遊戲時,可能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要素要不是戰爭、隕石撞擊、殭屍,就是神秘病毒突變、失控的瘋狂實驗……這類看來很科學又合理的設定。但如果時間回到三十年前,那時的遊戲要打造世界末日,可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例如CAPCOM在1988年推出的大型電玩《世界末日》(Forgotten Worlds)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世界末日》上市時的遊戲宣傳海報,此時名稱還是「Lost Worlds」。(網路)

《世界末日》的故事背景相當「簡單易懂」:身為破壞神、惡魔造物主的天帝「BIOS」,創造了八位邪神,在毀滅了各種文明之後,將抵抗到最後的人族都市也破壞殆盡,留下了被稱為「灰燼世界」(Dust World)的廢墟。然而,從人們悔恨的氣場當中,誕生了兩個無名的超戰士,挺身對抗天帝與他手下的八大邪神。玩家必須操作這兩位超戰士,一邊擊倒無數的敵人,自人類文明的廢墟出發,通過由古埃及諸神把守的金字塔世界及其他神話世界,攻向天帝BIOS的根據地,位於天界的「巴比倫之塔」。

遊戲前半的關卡背景,是有如經歷核子冬天的都市廢墟。(作者提供)

雖然這個融合了各種民俗、科幻文化符號的設定現在讀來實在有點牽強,但以當時的射擊遊戲而言,這已經算是相當細緻的背景設定了。最初上市時名為「失落世界」(Lost Worlds)的本作,在外銷歐美之際由於碰上版權問題,而改名成今日老玩家所知的《世界末日》,並且在日後移植MD跟PC-E家用版本時繼續沿用了這個標題。

巨大角色的靈活表現,是新銳基板CP系統的第一次火力展示。(作者提供)

不過,在台灣的電玩店裡,它還是一直被稱為《世界末日》。它那需要配合轉盤按鍵的特殊操作性,與同樣獨樹一格的世界觀,很快就受到玩家們的歡迎。

帥氣的過場畫面與粗野台詞,配上素人員工有氣無力的配音,造成意外的反差笑點。(作者提供)

整個遊戲過程中,玩家需要操作一個傳統的八方向搖桿與一個位於轉盤上的按鈕。《世界末日》採用生命值系統,玩家自機旁會隨伴一枚稱為「衛星」的子機,隨著轉盤操作旋轉的「衛星」除了具備特殊武裝的功能之外,也能同時用於防禦敵彈攻擊,屬於攻守合一式的設計。

遊戲中商店裡的美少女店員小姐,令當時無數男性玩家流連忘返電玩間。(作者提供)

在打倒敵人的同時,畫面上會出現遊戲內的貨幣,狀似圓形藍寶石的「Zenny」。越大顆的Zenny幣值就越大――非常淺顯易懂。在關卡中的固定位置也會出現商店,只要玩家光顧,就可跟顧店的美少女購買強化盔甲、不同性質的衛星武裝、有速度變化的飛行石、關卡頭目的弱點情報……等道具。

原機台上的轉盤按鍵模組,成了遊戲收藏家們競相收購的稀有物品。(網路)

由於到了遊戲後半,關卡難度提升,賺錢的效率也隨之降低,加上破關後,剩餘的Zenny會直接換算成分數,因此在各關卡中仔細收集Zenny,或是不在商店中亂花錢(然而,裝備的搭配會大大影響關卡難度,所以節儉過頭也會導致Game Over),就成了遊戲高分攻略的競爭重點。此外,就像那時代所有的CAPCOM大型電玩遊戲,關卡中的固定地點也有著隱藏道具、金錢、回復道具等等,這就只能由玩家死背起來,或是看別人玩,「Watch and Learn」。

懷舊遊戲玩家自製的《世界末日》專用控制器模組的例子。(網路)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轉盤按鍵可說是專為《世界末日》所開發的介面。玩家必須像打保齡球那樣,把三支手指放入圓形轉盤的凹洞中,這種特殊的類比遊戲介面硬體,其實改良自更早期撥桿式的打磚塊遊戲,只是除了類比控制之外,還加上了按鍵功能。可惜在MD與PC-E的家用移植版中,僅能使用主機的手把,無法重現這一特殊的操作介面手感。

因此,攻略《世界末日》電玩機台的關鍵,就端看玩家是否能熟練轉盤按鍵的操控。另一方面,由於遊戲中敵人登場的位置、方式、結構都是固定寫死的,除了熟練操作之外,「直接把遊戲內容全背起來」也是一種(較辛苦的)破關方式。當然,財力雄厚的玩家也可以用大量銅板砸死天帝跟邪神就是了……。

《世界末日》MD移植版。雖然關卡跟聲光效果都有所削減,但仍然成功重現了大型電玩的氣氛。(作者提供)

然而,如此創新且針對該遊戲操作特化的轉盤按鍵設計,由於底部承受的操作力量十分激烈,機械壽命普遍不長,相當容易發生故障。因而在《世界末日》之後,CAPCOM再也不曾以同樣的操作系統推出其他遊戲作品――這也讓《世界末日》在大型電玩歷史上又留下了一筆「唯一」。那獨特的操作性至今依然受到許多死忠玩家支持,網路上甚至有不只一位玩家嘗試自行製作轉盤按鍵,只求重現當年那特別的遊戲體驗。

外銷到歐美的《世界末日》電玩機台,可見特殊的轉盤按鍵控制器。(網路)

除了轉盤按鍵之外,《世界末日》大型電玩版的另一大特色,是採用了當年CAPCOM最新開發的「CP系統」基板。在當時的大型電玩基板中,CP系統以具有強大影音表現能力著稱,尤其是在畫面呈現上的改善更十分顯著。在接下來的許多CAPCOM大型電玩名作如《出擊飛龍》、《街頭快打》與《快打旋風2》系列中,CP系統的優異效能表現,讓CAPCOM坐穩了1990年代初期街機大廠的寶座。

回到《世界末日》,遊戲相當有趣的一個插曲是:遊戲中所有取自東西方古文明神話的頭目角色自然不用說,就連所有的雜魚敵人、砲台……都有完整的命名;然而,卻只有兩個主角完全沒有名字。也因此,事隔多年後,當CAPAOM安排他們跨界演出其他Cross Over遊戲作品時,就只能單純被稱之為「超戰士」或「無名的超戰士」――頂多在後面加註個「1P」或「2P」來區別基本特性有所不同的這兩個角色。

遊戲後期出現的頭目「風神、雷神」其實源於漫畫《北斗神拳》中的龍套角色——當然未經原作者及出版社授權。(作者提供)

在突破每個關卡之後穿插的大型視覺畫面中,主角們會以帥氣的姿態說出相當粗野卻很有氣勢的台詞。不只是字幕而已,《世界末日》也引進了真人語音――然而配音的並不是專業聲優,而是由CAPCOM的素人社員們上陣錄製而成。這一點與稍晚登場的《吞食天地》一代大型電玩版相同,於是這些充滿氣勢的台詞配上素人有氣無力的棒讀語音,就成了《世界末日》令老玩家們總是津津樂道的玩笑話題。

到了近年的《Namco x Capcom》合作作品中,超戰士1P與2P先生也熱烈參戰,但這時他們的「代言人」已經分別換成了大塚明夫與玄田哲章這兩位超級聲優(遊戲商店中的美少女「希爾菲」也由田中理恵配音),氣勢果然大大不同。然而,每當重溫《世界末日》,那有氣無力的上班族配音,還是讓人想起那個一去不回的1988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