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事》百年來,以嘻笑嘲諷為臺灣歷史留下見證的「政治漫畫」

許多漫畫家提著腦袋或在剃刀邊緣,在統治與被統治之間,以嘻笑嘲諷的特質,為民主社會、為歷史、為我們留下圖像。

◎劉維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我認為政治漫畫家是十項全能的藝術家,因為他必須在許多領域創作,而且他不僅是一個幽默家,還是一名記者。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特約政治漫畫家 Kevin Kallaughe

漫畫,做為政治議題評論的表述方式,長久以來,總能挾帶極大的影響力,燒向全球各地風起雲湧、煙硝四起的政治運動。

漫畫做為民主的產物,以簡潔易懂的圖像,引燃、催化或發酵,跨越族群、語言與知識背景,向群眾讀者訴說著同一件事:許多漫畫家提著腦袋或在剃刀邊緣,在統治與被統治之間,以嘻笑嘲諷的特質,為民主社會、為歷史、為我們留下圖像。

框線當中,有另外一個世界

政治漫畫因為其諷喻時事的特色,無意間為繪畫當下的社會政治風向留下參考資料。以最早被納入臺灣相關政治漫畫的劉永福來說,晚清、日治初期的《風俗畫報》、《日清戰爭實記》、〈臺灣人之百撰笑圖浮世繪:劉永福〉,西方人如威爾德繪製的〈高雄港黑旗軍〉、《倫敦新聞畫報》之〈黑旗軍〉,無論是描寫劉永福勇猛作戰或是踉蹌出逃的情節,皆攫取眾人的目光。

〈劉永福軍門發兵特取長崎圖〉,推測於上海製作。此圖繪製劉永福在乙未之役派兵攻打日本長崎,是將其英雄化之想像圖。(館藏號 2018.011.024)

進入殖民社會,進入報刊

在日治時期的第一大報《臺灣日日新報》頻繁發表諷刺漫畫引人矚目的灣生國島水馬,雖至今仍被認為是謎樣般的創作者,但其作品大量於報紙上連載露出,甚至舉辦一系列之「臺灣漫畫年史」的單幅漫畫巡迴展覽。舉凡政治、風俗與社會時事,皆以揶揄譏諷的常民觀點,也記錄許多當時的臺灣現況。

此外,我們在《臺灣警察時報》、《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等專欄,發現年輕警察基層「巡察部長」許丙丁的創作,同時刊出的還有臺灣各地民眾投稿、參加徵選的漫畫作品,多半描寫巡察勤務、偵察過程、武藝訓練與警民關係等題材,頗有幽默諷刺的意味。這些單幅、或連環圖形制的漫畫,偶會配合日本傳統川柳(日本詩的一種)的滑稽短文,或被稱為「警察川柳」。

1929 年(昭和 4 年),擔任巡察部長的許丙丁於《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發表多幅警察值勤、訓練生活相關作品。

同為臺人的雞籠生(陳炳煌),基隆出生,自幼便對繪畫極有興趣,陸續於福州、香港、上海與美國接受教育,曾參與校刊、壁報製作。後來任職於《臺灣新民報》上海支局時,除了發表海外見聞等,也開始畫筆描繪地方習俗、與社會市井小民,並分別在 1935 與 1954 年集結成兩冊《雞籠生漫畫集》,被莊永明稱作「臺灣第一位漫畫家」。

見證戰後臺灣人心茫然

一個有志成為漫畫家的人,該如何學習構圖、掌握節奏說故事?

日本時代,一群靠著自學、臨摹的臺灣青少年,靠著函授課程相識,成為同好、同行,並在 1938 年,於新竹成立臺灣第一個漫畫同人社群——「新高漫畫集團」。他們更在戰後的 1945 至 1947 年間,投身文藝雜誌《新新》月刊的編輯工作。

當時這群年輕的漫畫家,如葉宏甲、王華、洪晁明、陳家鵬等人,各自畫出臺灣人對於「光復」、「回歸祖國」的茫然失措,專賣制度與通貨膨脹的萬般無奈,以及民生凋敝的悲苦。

《新新》月刊在臺灣文化史上曇花一現,即便網羅龍瑛宗、呂赫若、王白淵、吳濁流等知名藝文人士發表,終究不敵社會經濟的衰敗,走入歷史;而被認為是臺灣第一代漫畫家,新高漫畫集團這群熱衷漫畫的成員呢?葉宏甲多年後在兒童漫畫領域中,造就諸葛四郎與魔鬼黨,受到關注;王華、陳家鵬則轉至美術領域;梁梓義則在二二八事件之後,遽然病逝,留給家人與大眾許多未解的疑惑。

做為早期臺灣漫畫同人誌的代表,「新高漫畫集團」成員於戰後參與《新新》雜誌圖文編輯,作品顯現戰後通膨嚴重、貧富不均以及人民茫然的窘境。

戰鬥文藝的指引

進入戒嚴時期的國民政府,設定反攻大陸、拯救同胞脫離水深火熱為國策目標。在高舉反共口號的文藝創作底下,漫畫,幾乎成為控訴中共鐵幕暴行,傳遞反共必勝的政治文宣。尤其在當時民眾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背景下,漫畫有其影響力。

在中國就為國民黨做文宣工作,逐漸嶄露頭角的梁中銘、梁又銘兄弟,1949 年年底,來臺創辦以漫畫為主的《圖畫時報》刊物,1950 年則以《中央日報》漫畫半週刊接續。曾收錄梁又銘〈土包子下江南〉、〈拍案驚奇〉與〈花木蘭〉,梁中銘〈黃興傳〉,何超塵〈鄭成功復國記〉,牛哥李費蒙〈牛伯伯打游擊〉、〈牛小妹流浪記〉;之後《新生報》、《中華日報》、《自立晚報》與《大華晚報》,也都陸續推出漫畫版,網羅各路漫畫創作者,尤以中國大陸來臺者為多。

1950 年代《中央日報》漫畫半週刊,梁中銘所繪擁護領袖蔣總統的漫畫。

反共文藝風潮底下的漫畫創作,最大特色是將中國大陸形容為共黨暴政下的煉獄,或是借古諷今,請出歷史上的田單、花木蘭、鄭成功、黃興等民族英雄,以長篇漫畫連載,闡揚「復興中華」的典範,時刻提醒大眾堅定反共立場、恪守中國儒家倫常。其中,牛哥筆下的牛伯伯,起初受害,後來歪打正著地加入游擊隊,一路絕處逢生;牛小妹則是以孤女身份,無畏霸凌強權,打擊惡共。牛哥經營小人物充滿正義感的愛國形象,看風使舵的生存性格,令人印象深刻。

在「文化清潔運動」、「戰鬥文藝」的政策導向下,透過報刊連載、展覽、漫畫比賽,甚至大量進入各地學校、機關,造就一股敬虔忠貞、同仇敵愾的國家意識。

美援時期,農復會農村知識宣導,在《豐年》雜誌上連載的〈牛大姊〉、〈闊嘴仔與阿花仔〉與〈吳阿發的增產故事〉,以漫畫專欄導正風俗;而《養豬便覽》則是以漫畫方式傳遞農畜資訊,兼有娛樂教化功能。

回顧 1950 至 60 年代,柏楊曾因翻譯《中華日報》「大力水手」連環漫畫,遭致白色恐怖事件,付出入獄 9 年代價。國立編譯館的審查,漫畫格裡的鳥兒不能會說話,人們的眼珠不能誇張突出,違反常態的結構畫法,都不被允許出版。

追尋民主的方法:邊畫邊怕,邊怕邊畫

1970 至 90 年代,許多人奮力打拼爭取民主自由,政治漫畫產生的活力與能動性,開始在報章媒體、特別是政論雜誌上受到矚目。事實上,早在新聞自由仍受到箝制的戒嚴時期,政治漫畫就曾經試圖擺脫黨國宣傳的掣肘,從版面不顯眼、補白的位置,躍身報紙刊頭,以及政論雜誌封面內頁裡。漫畫家魚夫(林奎佑)、CoCo(黃永楠)、L.C.C.(羅慶忠)、Pic、季青、董錦茂等人,充滿熱忱,冒著被退件、查禁、查扣銷毀和逮捕的風險,年紀輕輕便挑起大樑。

如超過 40 年筆耕歲月的魚夫,曾先後擔任中時、自立報系的漫畫總主筆,一天要消化 12 份報紙,最高紀錄曾同時在 19 個刊物發表作品,以漫畫、評論拆穿政治神話與鬥爭,嘲弄時事,拿元首肖像開玩笑,更因此讓國民黨與軍方非常感冒,讓報社主管為他捏把冷汗。雖然筆下仍嬉笑怒罵,但他實際上早就頭皮發麻,邊畫邊怕、邊怕邊畫。

魚夫作品〈老國代〉(林奎佑提供)

1979 年,漫畫家 CoCo 接受《八十年代》史非非(范巽綠)訪問時曾表示,「以政治漫畫來說,只有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中才可能出現。一般人政治素養不夠,可能無法對許多政治措施或現象下判斷,漫畫家可尋求圖畫的意境啟示他們、幫助一般人下判斷。」漫畫家 Pic 曾在1981年《深耕》雜誌表示:「我相信有痛苦、有不滿的地方,就會出現政治漫畫。只是有公開與不公開之別。」

有前瞻的勇氣與敏銳的觀察力是政治漫畫家所需的特質,也曾擔任自立報系漫畫主筆的 L.C.C 認為,政治漫畫家不該成為某黨派的「打手」,切題地畫出政論觀點,一針見血,就是件爽事;他認為有權利義務為臺灣民主政治留下「漫畫式紀錄」,也希望激發大眾想像力,引導大眾的創意,去了解政治,而不畏懼。

笑聲,筆鋒的魅力

近年來,臺灣的重大社會議題如反高中課綱微調、兩岸關係、同婚合法化等,也紛紛促使當代青年們在網路平臺提筆創作,以漫畫為溝通工具,讓大眾看到世界乖謬。如太陽花學運期間,繪畫服貿懶人包的爻乂、談論臺灣生態石虎保育的 KoKai、關心流浪動物的米奇鰻、關心政治與臺灣主權的 nagee、魔魔嘎嘎、蠢羊與奇怪生物。每一個單幅,每一則連環畫,驚動或感動,都是民主自由所滋生、棲息的起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百年來,以嘻笑嘲諷為臺灣歷史留下見證的「政治漫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