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意見
大概在幾年前,好萊塢有些女星發起一個活動,還有一個標籤,叫#askhermore,也就是希望大家多問女星一點認真的問題,不要老是在「誰設計你的衣服」這種事情上面打轉,當然,當時的紅毯訪問的確是走偏,電視台還設置一個專拍手部細節的攝影機,讓女星給拍戒指手環和指甲彩繪。
這其實不是在反對紅毯盛裝打扮的文化,多問她一點的重點詞是「她」,因為沒有人要拍男明星的手部特寫,男明星比較有機會聊到作品,但女性被要求的點往往是在衣物飾品這些事情上面,一樣是演員,因為性別被問不同的問題,的確有其問題,這個是一個有意義的活動。
但讓我們詳細地談一下紅毯這件事。事實上,走不走紅毯根本不只是個人選擇,好萊塢的紅毯文化也是在過去的幾十年內,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從早期片場制度開始,片場往往會負責打造女星的紅毯造型,因為他們認為明星的閃耀光芒是演藝工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後來片場制度漸漸消失,明星對自己的掌握和自由度也變多了,有些至今都是時尚標竿的明星,比如奧黛麗赫本,就跟設計師紀梵希建立起長久又深厚的私人關係,她不只穿著這個設計師的衣服出席活動,紀梵希甚至設計了多部她經典角色的戲服,比如《第凡內早餐》。
直到最近二十年,紅毯才成為一個全面性的產業,因為對明星來說,成功的時尚造型可以推進自己的地位,對品牌來說,這是絕佳的巨大曝光機會。(AFP)
後來有段比較自由的時期,大多數女星參加頒獎典禮的衣服都是自己買的,妝髮也是自己找的,梅莉史翠普就回憶過在早期的一個頒獎典禮時刻(應該是金球獎),她穿的其實是自己的結婚禮服。
一直到最近的二十年,紅毯才成為一個全面性的產業,因為對明星來說,成功的時尚造型可以推進自己的地位,對品牌來說,這是絕佳的巨大曝光機會,能夠把自己的品牌名字送進所有收看電視的人的家裡,從開始的贊助商借衣服,到現在,大多數明星走上紅毯時,基本都已經像是賽車手一樣,身上掛滿贊助商的商標了。
除了基本的(慾望城市也演過的)「你可以留著這件衣服」,到眾多現在一線女星所做的,大則簽訂代言人合約(比如珍妮佛勞倫斯或莎莉賽隆擔任迪奧的服裝或化妝品代言人),小則沒到代言,但成為「品牌之友」「品牌大使」,會有出席活動或看秀的這種工作邀約,那可比演電影或開演唱會賺錢輕鬆多了,只要在那裡就有收入進帳,要求也不多,就是一個跟品牌的合作關係,在出席其他活動時穿戴該品牌的衣服珠寶飾品,那都是工作的一部分。
既是工作,那就是一個工作態度,既是工作而不是私人活動,那就沒有這件衣服代不代表你的問題,既是工作,自然可以被人檢視工作表現,既是工作,別人喜不喜歡其實與你個人沒有那麼大的關係,因為你只是在執行一件任務,執行得好不好,那就有賴身為演藝人員的專業,既是工作,讓人知道品牌名稱自然不可或缺,因為他們是出錢的人。
不走紅毯不是一種「霸氣宣告」,它只是單純的一種罷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