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結束了在敘利亞(Syria)的委任託管,於是,這個在1919年後憑空出現的國家,終於成了實際存在的國家。在國內多數人口都是阿拉伯人的情況下,這樣的國家當然是阿拉伯國家。問題是,敘利亞要做為「阿拉伯國家」,本就是「想像的共同體」,必須無所不用其極地強化「阿拉伯認同」。而同時,這群阿拉伯人之中的庫德族人不願意做為「阿拉伯人」、想要爭取獨立時,權利鬥爭就浮上檯面了。
在法國委任託管時期,不少庫德族人受雇於軍隊之中,其中擁有軍事權力者,在政權模糊不清的時期頗具影響大局的能力。1947年,推動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民族陣線(National Bloc)領導人庫阿特里(Shukri al-Quwatli)當選敘利亞總統。就在阿拉伯民族國家發展之際,侵佔巴勒斯坦(Palestine)的以色列(Israel)在1948年建國。多個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發動戰爭,形成「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與「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的意識型態之戰。
1947年,推動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民族陣線領導人庫阿特里(左)當選敘利亞總統。(gisreportsonline.com)
敘利亞政府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若干軍人開始策劃政變企圖推翻「無能」的政府。1949年3月,庫德族軍官薩依姆(Husni Za’im)發動政變,隨後擔任總統。但薩依姆卻向美國靠攏,甚至要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款,遭到阿拉伯民族主義勢力的挑戰,5個月後就被屬於敘利亞社會民族黨(Syrian Social National Party, SSNP)的軍人發動政變並處死。不過,12月敘利亞再次爆發政變,再次由庫德族人西斯卡克里(Adib al-Shiskakli)取得政權。此後一直到1954年,西斯卡克里政權持續打壓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敘利亞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與庫德族民族主義相互傾軋,成了二次大戰結束後敘利亞國內的政治大戲。1954年,當阿拉伯民族主義勢力再次取得政權後,便下令從此停止招募庫德族人做為軍警。
而埃及(Egypt)在1882年遭英國佔領後,國內便為反英氣氛所壟罩。1952年軍人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掌權之後,對英國的敵對態度更加表露無遺。英國與法國在西亞地區最重要的經濟命脈,就是19世紀後期以來的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而納賽爾決定該運河國有化,此舉嚴重衝擊英法利益,也導致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Suez Crisis)爆發。納賽爾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極高的人氣,儼然阿拉伯世界勇敢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領導人物,一時之間納賽爾主義(Nasserism)在阿拉伯世界蔚為風潮。既然敘利亞也站在反西方立場,於是1958年埃及便與敘利亞合併成為「阿拉伯聯邦共和國」(United Republic of Arab),更強化阿拉伯統一的氣氛。
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納賽爾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極高的人氣,儼然阿拉伯世界勇敢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領導人物。(medium.com)
敘利亞政府強調在法國委任託管期間勢力穩定的庫德族,是帝國主義的遺毒,阻礙了阿拉伯人一統的機會。在這個「泛阿拉伯主義」盛行的時代,居於少數的庫德族難以脫離邊緣化的窘境。敘利亞庫德族人既沒有從政的機會,甚至連之前庫德獨立聯盟(Khoybun League)所推廣的庫德族文化、語言、音樂等成果,在50年代後期也都遭到敘利亞政府破壞殆盡。敘利亞政府還認為,庫德族是非阿拉伯的少數(non-Arab minority),在阿拉伯人一統的目標之下,庫德族就不在敘利亞政府的保障之下。在敘利亞境內,反庫德族的情緒一如反以色列、反美(因為美國支持以色列)一樣強烈。此外,庫德族在國際上沒有任何支持者,最受國際關注的是阿拉伯與以色列的衝突。庫德民族主義自然不在於國際輿論討論之中,甚至聯合國(United Nations)也沒有討論過庫德族問題。
到了1961年,埃及與敘利亞合併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走入歷史,這對於敘利亞庫德族來說是個新希望,若這個「再次獨立」的敘利亞政府尚未穩定,或許還有可能找到自治或獨立的機會。但敘利亞政府正式將國號訂為「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Arab Syrian Republic),特別不承認庫德族人的公民權,也否定在法國委任託管時期賈茲拉(Jazira)地區的自治。約莫在1956年成立的敘利亞庫德族民主黨(Kurdish Democratic Party of Syria, KDPS),也遭到敘利亞政府鎮壓。1962年伊拉克(Iraq)的庫德族與政府爆發衝突,試圖結合敘利亞的庫德族。這讓敘利亞政府頗為擔憂,若其境內的庫德族跨越國界與伊拉克庫德族結合,將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造成極大傷害。
這時敘利亞政府祭出更加苛刻的庫德族政策:「在敘利亞境內只有60%的庫德族是真正的敘利亞人,其他的都是以前就從土耳其或者伊拉克逃過來的庫德族人,而且後面有美國帝國主義支持。」
由此可見敘利亞政府對於庫德族團結獨立氣氛是如何恐慌與不安,不僅找想方設法否定庫德族的身份,還硬將庫德族民族主義與美國帝國主義掛勾。使得庫德族人必須設法證明自己在1945年之前就居住於敘利亞,否則將沒有「合法」生存的機會。這對於從外地來到敘利亞的庫德族人而言是個危機,對原本就居住在敘利亞的庫德族人亦然,即使同一家庭內的成員也不見得都擁有「合法」身份。
戰後的敘利亞,歷經了從法國委任託管結束後的「獨立」,但隨後面臨多次政變,還是因庫德族軍人而起,之後在1961年又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再次「獨立」時,庫德族再起有望。在這樣的情境下,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對於庫德族敵意其來有自,問題沒有誰對誰錯,本質也非族群衝突,而是客觀環境導致阿庫兩方關係具有爭奪生存權益的意涵,而這一切還將持續惡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