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 廚餘處理升級,共創產業雙贏

林秋桂/前中華民國養豬協會首席副理事長、現任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常務理事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晉澄表示:「從廚餘問題還無法落實解決就可以看出,整個防疫制度上出了問題。」 但台灣的禽畜產業不只是防疫制度出了問題,而是整個規劃跟管理都出了問題。

2001年在英國爆發大規模的口蹄疫疫情,當時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造成疫情的擴散的原因就是廚餘,因為英國當局在回收做為飼料的廚餘中發現口蹄疫病毒,英國的口蹄疫疫情也造成歐洲的大擴散,因此2002年起歐盟就開始推動禁止廚餘養豬。

台灣是一個海島,相較於大陸型國家更容易隔絕外在影響,台灣法規上雖然廚餘加熱使用的規定,但大多數零散養豬戶、黑戶根本未依照規定執行,而台灣花了20年時間才讓口蹄疫拔針,和鬆散的廚餘管理也有很大的關係。

台灣過去一直強調產業要升級,但升級卻都還停留在口號階段,尚未付諸行動,過去禽畜養殖不重視防疫,但隨著每幾年爆發的大型動物傳染病,防疫成為禽畜養殖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將飼養模式提升為現代化生產及管理模式,除了產業無法免於疫病威脅,撲殺補貼的循環也將不會停止。

落後的廚餘及食品廢棄物管理,是動物疫病的破口,產業要升級,廚餘及食品廢棄物的管理一定要轉型要改變,我們希望農委會能仿照日、韓等國家,推動廚餘發酵飼料化,如此一來,不只廚餘的去化有出路,也同樣可以供應給養豬戶需要的飼料,降低一般廚餘帶來的風險。

隨著每幾年爆發的大型動物傳染病,防疫成為禽畜養殖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將飼養模式提升為現代化生產及管理模式,除了產業無法免於疫病威脅,撲殺補貼的循環也將不會停止。(本報資料照)隨著每幾年爆發的大型動物傳染病,防疫成為禽畜養殖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將飼養模式提升為現代化生產及管理模式,除了產業無法免於疫病威脅,撲殺補貼的循環也將不會停止。(本報資料照)

那麼,日本是如何做到廚餘飼料化?

日本每年由食品廢棄物、廚餘等加工製成的豬飼料超過2,000萬噸,約可供應200萬噸左右的飼料,大幅減少對於進口飼料的倚賴,還能達到循環再利用。全日本目前有300多家環保業者配合政府製作由食品廢棄物製成的「環保飼料」,而日本政府也在2009年推出「環保飼料認證制度」,接著再推出「利用環保飼料之畜產品認證制度」,讓食品廢棄物回收再製後,得以回歸產業再利用。

這些食品廢棄物與廚餘的再處理,不是禽畜業者的工作,禽畜業者的工作是飼養,由專業的飼料業者來處理加工,還可協助農民調配營養穩定的飼料,符合不同動物及不同階段的需求。此外,廚餘也有非常多種的處理方式,可堆肥、沼氣發電、掩埋、焚化等,但這些單一處理途徑無法創造雙贏。

隨著動物傳染性疾病越來越多越複雜,單純的廚餘做為飼料使用已證明有其風險,廚餘不只有傳染非洲豬瘟的可能,也是口蹄疫的傳染途徑之一,政府與業者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並且思考是否能達到有效處理廚餘同時提供養豬戶飼料的雙贏局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