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銘
美中兩國打的火熱的貿易衝突,還在添柴火未歇息。自今年3月後,川普政府兩次發佈加徵關稅的產品清單,中國速猛反擊,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超乎預期,高手過招亦無冷場。雖不值得喝采,但不能隔山觀虎鬥。
4月4日,中國以牙還牙公佈對美國包括大豆、汽車、化學品和飛機等14類、106項、價值50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用以直接回應3月23日起實施232條款,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以及川普簽署301條款,對中國涉及《中國製造2025》10大尖端科技產品,實施1333項產品、價值500億美元的建議徵稅清單。
這是華府繼早前201調查和232調查的零敲碎打嗆聲後,更強度的套拳演練展示,北京也回報以同等力道和規模的反制演習。先是4月2日的小菜上桌,中國宣佈對自美進口的128項關於進口水果、豬肉等價值30億美元產品分別加徵15%、25%關稅;4月4日再以針對性的報復手段直搗黃龍,並從影響川普政治支持基礎的農業和工業州下手,試圖干擾川普在意的期中選舉。
北京打出「大玉兒」牌,包括大豆、玉米、小麥、牛肉、菸草製品、柳橙汁、威士忌、汽車和航空器等,尤其是「大玉兒」穀類,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大宗物資。細究看,中國的出招自有其戰略考量,祭出大豆牌,源於佈局、戰略和可替代性;另中國需求的玉米進口,亦已逐漸去美國化。
中國的出招自有其戰略考量,祭出大豆牌,源於佈局、戰略和可替代性;另中國需求的玉米進口,亦已逐漸去美國化。(AP)
近年來中國財政加大對農業支持,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對玉米和大豆生產者進行補貼,大豆補貼標準要高於玉米,彌補內需的不足,減少對外進口的需求。
在替代性上,中國逐漸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中國大豆進口比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67%,世界產量的29.37%;全球產量是中國產量的6.54倍。
美國生產的62%大豆銷往中國,總價值約為140億美元。2010至2017年,中國大豆進口量由5479.8萬噸增加到了9552.6萬噸,增幅高達74.3%。中國去年進口大豆累計9553萬噸,前三位大豆進口國分別為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進口量分別為5093萬噸、3285萬噸、658萬噸。美國出口大豆佔輸入中國比例34.4%。一旦面臨進口缺口,可由南美洲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等國家填補。且美國和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產季節不同,中國對美國大豆進行報復,也是計算到磋商期和正式實施點的時間差,不讓美國有籌碼優勢。
中國自2009年開始進口玉米,最大的兩個進口國為美國和巴西。自2015年開始,烏克蘭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玉米進口的第一大來源國,近年烏克蘭玉米進口量比率佔玉米進口總量雖從八成餘下滑至64%,進口美國玉米去年上升至27%,但對美國玉米的替代性也在實現中。
中國大豆進口比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67%,世界產量的29.37%;全球產量是中國產量的6.54倍。(AP)
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進口國。但北京心底很清楚,糧食安全和自給自足是基礎,而進口則要多元化來降低風險,不被勒著脖子或架槍走。
當「大玉兒」對上「MIC 2025」(中國製造2025),十足的針鋒相對。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於2015年提出的經濟升級戰略綱領與目標,概念源自德國的「工業4.0」,提升中國製造從低端生產向高科技、人工智慧(AI)和大數據分析等尖端技術,到2025年推動國內製造業轉型為具高附加價值的價值鏈產業,在重要關鍵零組件上達成七成自製比率,成就一個滿足自給自足目標的科技大國。
這些產業包括:航太、資通訊、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船舶、軌道交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醫療器械等。中國的目標非常清晰,除落實產業科技化、資訊化與數位化,也進行科技技術的蛙跳成長,還鎖定降低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以及污染的「綠色製造」,成為先進製造強國。美國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製造業升級,延遲中國製造升級實現強國戰略的意圖。在無法抹去「世界工廠」的勲章下,設下路障阻擋中國早日成為「世界先進科技供廠」。
硝煙味正濃厚彌漫,美中皆證實目前雙方尚未就貿易衝突展開協商對話行動,美國並稱可能亮出第二道關稅牌。於是川普在4月6日再發表聲稱,正考慮再對1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次美中過手邁入第三回合的美國再出招,和之前一樣,既是相互放話恫嚇,也是試探對方底牌,不過強度和態度越來越高。
盤點策算未來雙方的棋步,在美對中貿易存在高達3752億美元逆差下,華府可能將重點圍繞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升級至服務貿易、限制中國專家和技術人員交流和擴大全產品項輸出。其次,高度限制對美直接投資、管制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和智慧財產權轉移等。還有目前已陸續進行的尋求盟友聯合遏制中國等。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於2015年提出的經濟升級戰略綱領與目標。(圖:網路)
在川普撂話稱加徵1000億美元商品關稅下,北京或延續目前精准打擊「大玉兒」基礎上,擴大針對美國農產品、飛機等品項制裁清單、延伸至服務貿易領域、拋售美債、人民幣貶值、限制美國企業投資和管制稀土等作為來面對美國的步步進逼。
另外,若中國限制美國原油進口將是一顆重磅炸彈,油價將面臨風險,美中貿易赤字亦將擴大。因為自美國2016年恢復原油出口後,頁岩油的開採出口中國,發揮了弭平貿易逆差的效果。
中國在去年是繼加拿大之後,成為美國原油第二出口國,佔美國原油總出口額的21%,同時首度超過美國,躍居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伊朗和阿曼是中國前6大原油進口國。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佔總量的2%,中國從美國的原油進口規模大幅增加,但與其他國家相較下原油進口量微小。
中國去年進口量達到843萬桶/日,年成長10%,俄羅斯原油東輸中國的出口量預料將增加,持續為首要原油進口來源國。中國若對原油執行關稅措施,可能對美國原油供需造成重大影響,並將影響美國油價,繼而波及全球石油價格。換言之,石油能源牌若成為中對美貿易制裁清單,將是「大殺傷力武器」。
目前美國和中國還沒有進入貿易戰爭,而是正處於一場迅速升級的貿易爭端口水戰中,值此「開清單」階段,雙方不斷加柴火的叫囂行動對彼此都是威脅,也有擦槍走火演變成貿易戰的風險。一旦雙方真開火互攻的貿易戰爆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敲響警鐘示警,若美中歐構築關稅壁壘導致貿易成本上升10%,全球貿易量將減少6%,全球GDP降低1.4%,這將直接吞噬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的微弱復甦成果,也把自1948年實施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和其延續、自1995年開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貿易秩序破壞而倒退。
目前美國和中國還沒有進入貿易戰爭,而是正處於一場迅速升級的貿易爭端口水戰中,值此「開清單」階段,雙方不斷加柴火的叫囂行動對彼此都是威脅,也有擦槍走火演變成貿易戰的風險。(圖:網路)
川普曾著有《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Deal)一書,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淨需求國,限制進口政策、措施和威脅,當是最有力的談判籌碼,若拉高姿態只是為了換來議價能力和空間,也就是川普兵法「交易的藝術」的應用,眼前「美中貿易霹靂火」,送一隻番仔火和一桶汽油的劇情也會有急轉直下的時刻,但連續劇沒這麼快走向完結篇,要賣座取得好交易,還會繼續演下去。
事實上,在美中貿易摩擦事件下,川普政府戰略選擇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美國長期經濟利益和整體戰略利益所組成的「美國優先」戰略。川普政府上台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即將中國界定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固然注重貿易逆差,但那只是現在的短期利益和爭論,至於科技、經濟和永續的競爭力才是未來。長期經濟和戰略利益,才是美國永續維持霸權強國的最終關懷。
川普的棋局,北京的對奕,在世界兩強難為小在縫中求生存的我們,除了觀察和洞悉之外,也會借鏡全球霸權在維持和崛起的方法、策略和因應之道,作為提升自己生存的對策和發展戰略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