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晏
文物買賣在一般人眼中是富商巨賈們的事,對多數小資的我們而言,談論起來未免奢侈,然而有一事是肯定的,文物收藏史存在於我們藝術史學科範疇中,既有收藏,則買賣必然。
倫敦百年古書商內部,架上陳列為數眾多的古籍,每本皆為百年以上的稀世珍品,部分具有特殊裝幀設計。(作者攝於倫敦Maggs Bros. Ltd.,2018)
「文物」是個泛稱,很多時候它與「老東西」畫上等號,涵蓋偌大範疇。此處我們要談的,是關於「古籍」(Rare Books)買賣與古書商生態。舉著名的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為例,拍賣市場上每一頁叫價達$50,000–$150,000美元不等,是什麼讓一本書如此一字千金?我們如何定義「古籍」?經營古籍買賣至今逾五十多年的Jeremy M. Norman曾訂過六項規準,藉以評斷一本書如何被視為「古籍」,它們分別是:一、稀少(scarcity):世界現存數量必須稀有。二、具有實質重要之內容(substantive importance):如具特定歷史性、文學性、科學領域等標誌性內容者。三、物質特色(physical characteristics):如擁有特別裝幀設計,或運用特殊材質製作書皮,如人皮、牛皮等。四、版本(imprint):指特定時期或地點所成之書。五、連帶價值(association):例如附有作者親筆簽名或手稿、與特定人士有直接相關或具特殊意義者。六、品項狀態(condition):很多時候,品項的狀態會左右文物鑑定與價格。古騰堡聖經是15世紀時西方第一本以活字印刷術印製的書籍,在此之前書籍是以手抄書或木雕版的形式生產的。簡單來說,一本書要成為有價值的古籍,除了擁有一定年份,同時還必須能夠契合上述幾個條件,它們並非絕對,然而在古籍市場中卻是文物商和收藏家們所依憑的重要經驗判斷。
很多時候,收藏家的專業決定了其經手範疇。Jeremy Norman自1964年開始古籍買賣生涯,那時他才19歲,如今已是世界最著名的古書商之一,不僅從事古籍買賣,也是大收藏家、專業研究者。大學時期他主修科學史,有關科學史、醫學史、科技史的古籍收藏與買賣,他絕對是箇中翹楚。另一位世界著名的古書商Bernard Shapero(1963-),其專業則在自然史、旅行文學,這一類古籍充斥著他的古書店與辦公室書架,店裡還懸掛著許多與自然史有關的古籍扉頁、織品或版畫。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文物商喜歡將古書拆散,販售含圖像的單一扉頁,一本書拆散著賣,利潤也就翻倍,這是市場上屢見不鮮的事。所以一些大型古書商從各地來源所收購的古籍自然夾雜著單頁文本。
Bernard Shapero的古書店中,書架上典藏許多自然史相關的珍貴古籍。(作者攝於倫敦Shapero Rare Books,2018)
Bernard Shapero曾在2005年被著名文化雜誌Slate譽為「倫敦最成功的古書商,可謂當今世界最頂級的古書商」。他在1979年開啟了古書買賣事業,實際上他未曾上過大學,16歲時便已在倫敦格雷古玩市場(Gray’s Antique Market)擺攤,現今他享譽歐美文物交易界,並在倫敦Mayfair的St George Street擁有一棟美麗的喬治亞風格建築店面。他經營的古書店Shapero Rare Books,與蘇富比拍賣公司隔著馬路兩兩相對。野心勃勃的他曾在2002年接受訪問時,回憶到自己初入行時的心境:「我的目標是一步步爬升,經銷日益昂貴的書籍。如果你喜歡書,你會想經手最頂尖的。」1980年代早期,倫敦與巴黎之間並沒有古籍頻繁往來經銷的商業渠道,古書商們每年約1-2次來往巴黎,但難以滿足倫敦的市場需求,Bernard Shapero與合夥人意識到其間代溝,把握機會拓展經營,從而在市場上佔領要角。
Shapero的經營不單單在於古籍,也經營中西版畫、老照片、古地圖等。年初,我協同秦風老照片館創辦人參訪Shapero Rare Books時,Bernard先生展示了其收購的1880年布達佩斯蛋白照片全景圖,兩位藏家一番交涉後,該品項最終以2000歐元成交,當然,這樣價格的品項在Shapero典藏品中並不高。
古書商Dr. Titus Boeder正在翻閱其收藏的西洋版畫。(作者攝於倫敦Maggs Bros. Ltd.,2018)
另一位古書商Dr. Titus Boeder(1964-),來自倫敦的Maggs Bros. Ltd.,這是一家自1853年創立擁有百年歷史的古書商,Titus Boeder於1995年加入,他一直從事古籍與文物買賣,擁有關於明清時期內容的西方古籍,以及中國重要古地圖的收藏,這與他對東西方科學、政治和文化交流史感興趣有著莫大關聯。此外,他也專門收藏與買賣中國與日本的老照片、歷史相冊與版畫。面對大環境影響,Titus Boeder娓娓道出目前歐洲古籍市場的困境:「20年前,我們最大的客戶是日本人,他們一批批來,我們應接不暇,而今這樣的盛況已不同以往,我們能從他們手中收購文物,但卻很難再讓他們從我們手中買東西,所以我們必須開拓世界其他區域的市場。」我們與古書商交談過程中,能經常意識到東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發展與文物買賣流通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關於古書商與文物流通的生態,尚有許多層面值得細談。古今收藏家和文物商,他們未必曾經主修藝術史,然而他們所觸摸到的藝術品和古董稀珍,比一般藝術史研究者實際在書上或博物館中所見者要多。他們對於藝術品(或文物)的豐富視野與鑑賞能力,值得我們持續學習與探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關於文物買賣與古書商生態雜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