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番薯看電影:從《一夜風流》談1930年代的美國公路文化

《一夜風流》的結局不免俗的是真愛戰勝一切,愛麗反而跟彼得在一起四處旅行享受美好的風景與時光。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影上映同年,即便美國仍受經濟大蕭條所苦,公路文化依舊興盛。

◎番薯王

好萊塢經典的浪漫喜劇《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也算是影史中最早期的公路電影之一,電影描述嬌生慣養的富家千金愛麗(克勞黛・寇爾白Claudette Colbert飾)不顧父親的反對單獨從佛羅里達州隻身北上,前往紐約希望能跟飛行員未婚夫長相廝守,過程中為了躲避父親的手下搭乘灰狗巴士而認識了報社記者彼得(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飾),愛麗因為盤纏殆盡僅能依賴彼得前往下一個目的地,而彼得則希望趁機獲得獨家報導,兩人剛開始有如冤家,但相處久了卻也不知不覺地漸漸愛上對方。

愛麗經不起夜車的折騰不自覺地靠著彼得的肩膀休息(IMDb)兩人搭乘灰狗巴士相識的片段:https://youtu.be/1kAtlL7cZOg

回溯美國三零年代大蕭條的歷史背景,富家千金逃家為愛走天涯而選擇搭乘廉價的灰狗巴士,以便躲避父親耳目成為有趣的安排,也讓電影的旅程更貼近常民生活。由於從佛羅里達到紐約的車程長達數十小時,當中途靠站休息時,大小姐愛麗的行李不慎被扒走僅能依賴彼得,她甚至天真地以為全車都會等她而錯過原本搭乘的班次。

途中滂沱大雨導致道路中斷,巴士司機不得不讓乘客在附近的汽車旅館過夜,兩人為了節省盤纏,只好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因為男女有別(以及階級的差異),彼得特地用毯子架起一道耶李哥牆(編按:新石器時代巴勒斯坦地區耶李哥城修築抵擋洪水來犯的石牆)。回想大蕭條的時代背景,電影其實成為許多人們暫時逃離現實的寄託,當時民風依舊保守,在汽車旅館經典的畫面除了築牆更包括彼得隨後的寬衣解帶。(家喻戶曉的男神克拉克蓋博在大銀幕上打著赤膊換上睡衣)隔日清晨兩人在汽車旅館為了躲避警察的盤查甚至佯裝成夫妻,繼巴士之後,汽車旅館也對劇情的發展扮演關鍵的角色,兩人盡棄前嫌,逐漸開始對彼此產生好感。

汽車旅館兩人換上睡衣(愛麗穿著彼得的睡衣)準備就寢(IMDb) 克拉克蓋博築牆和寬衣解帶的片段: https://youtu.be/9zUaNKBQ04c

當盤纏殆盡,兩人試著搭便車繼續趕路,彼得一開始還充滿自信地搭配各種手勢以為能招到便車,最後愛麗索性使出身為女性的看家本領,當一輛老舊福特T型車款經過時,愛麗上前稍微撩起裙襬露出大腿,老福特的駕駛立即停車讓他們搭乘。在這之前都是愛麗依賴著彼得,帶著某種大男人性格的彼得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愛麗甚麼都不會,此時兩人卻是靠著愛麗才搭上便車,繼續旅程。

彼得和愛麗豎起大拇指嘗試搭便車的電影宣傳照(IMDb) 兩人嘗試搭便車的片段: https://youtu.be/Ar-hnj5Zsk4

搭載他們的恰巧是一輛1928年就已停產的福特T型車款,先前經過的車輛一方面也許是看到彼得所以沒有停下,另一方面也是較為新穎的車種,間接透露了駕駛的階級和身分,畢竟甚麼人開甚麼車。經典的T型車款自1908年開始生產發售,由於福特主義導入工廠的生產線,讓售價低廉,更促成熱銷風潮,也因為耐用,尤其受到鄉間農工家庭青睞,美國二零年代後期的街上,甚至超過半數的汽車都是福特的T型車款。(編按:大蕭條時代新車銷售驟減,人們不買新車多改開二手車)因此導演在電影中選用這輛福特汽車別具意義,更重要的是隨後因為愛麗的身分被這位駕駛發現而想要舉報,彼得不得不搶下這台老舊的福特繼續兩人的旅程。(老舊的福特也和愛麗父親發現女兒蹤跡追上前來搭乘的奢華新穎轎車,提供明顯的階級對比)

財富雜誌(Fortune)1934年9月號的跨頁插圖,頁58-59 ,John Steuart Curry繪製

《一夜風流》的結局不免俗的是真愛戰勝一切,愛麗反而跟彼得在一起四處旅行享受美好的風景與時光。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影上映同年,即便美國仍受經濟大蕭條所苦,公路文化依舊興盛。翻閱1934年九月號的《財富雜誌》(Fortune),恰好有專文報導美國汽車與公路文化的商業效益,文中強調美國大陸、人民、汽車、美好的公路和公路兩旁,都是美國歷史重要的特色,人們應當明瞭和體驗整個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以及背後支撐的架構。甚至提到汽車彷彿能夠催眠,對美國人來說好似鴉片。(1)在搭配專文的插圖中,讀者清楚看到多條貫穿美國各州的公路,有如這個國家的動脈一般,插圖並標注各地的國家公園,還有各地氣候和適合造訪的季節。縱使經濟大蕭條至此邁入第五年,美國社會和人們的生活依舊仰賴各式各樣與公路相關的商業行為,停靠路旁用餐、加油、住宿與各種消費等,公路提供了一個和美國文化相互依存的經濟模式。

《財富雜誌》的報導和電影《一夜風流》都強調汽車旅館的重要性,也刻畫了二零與三零年代的時代感,這反映在彼得和愛麗的旅程,兩人從一地的汽車旅館趕路前往下一地的汽車旅館過夜。此時的汽車旅館仍處於最初汽車營地過渡到後來豪華舒適汽車旅館的時期,彼得和愛麗下榻的小木屋沒有衛浴設備,兩人甚至得排隊使用公用盥洗間。但美國三零年代中期汽車公路旅行已取代鐵路交通,例如1935年已有八成五的遊客駕駛汽車而非搭乘火車旅行,因為駕車旅行更為自由方便,當鐵路旅客數下跌時,駕車旅行的數量卻成長六倍,加油站、路旁餐廳、汽車旅館、路旁廣告招牌等,因此都成為三零年代常見且重要的風景和題材。(2)

彼得搶下老福特後載著愛麗繼續前往紐約(IMDb)

(1)http://archive.fortune.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1990/12/17/74445/index.htm 

(2)Janet F. Davidson, Michael S. Sweeney, and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On the Mov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American Stor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2003), 186. 汽車露營營地最早在1913年亞利桑那州發跡,二零年代初期在西部逐漸普及,隨後才延伸發展到東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番薯看電影:從《一夜風流》談1930年代的美國公路文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