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你所不知道的浮世繪: 新聞浮世繪的暴力美學

道聽途說只為搏人眼球的新聞浮世繪內容,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新聞的本質是「報導受觀眾關注的事實」,亦即今天對新聞的期待至少是「事實」,但是怪力亂神的故事卻佔滿了當時的新聞版面,可見當時對於何謂新聞的概念還不成熟。不過新聞業與浮世繪的異界結合在當時看來也是有番道理的。

◎Art Stephanie

一提到浮世繪,大家心中立刻浮現的作品是葛飾北齋的〈神奈川大浪〉還是歌川廣重筆下寧靜又唯美的江戶城市風情? 大家每次到淺草寺一帶玩的時候,是不是多少會想帶一些印有江戶時代浮世繪圖案的明信片、海報或其他商品回家呢?現在當你欣賞這些美麗寧靜的江戶風情浮世繪或歌舞伎演員等非常具有日本典型特色的圖像時,有沒有想過,江戶時代之後的浮世繪是什麼樣貌?

【圖 1】《大阪日日新聞》,第13號【圖 1】《大阪日日新聞》,第13號

大家看圖來猜猜發生什麼事了【圖1】。 一個吐紅舌的怪物半夜騷擾女人,圖中女人害怕地舉起以衣袖,不敢正面直視怪物。是的,這是一個關於夜裡有鬼騷擾女人,還想要舔她的故事。大家再注意到這張圖的右方寫著:《大阪日日新聞紙,十三號》等字。也就是說,這個鬼故事是在新聞報紙上的。

如果說鬼故事還不夠吸人眼球的話,編輯們還有其他絕招讓你想看想買新聞,如刊登在《郵便報知新聞錦畫》的情殺事件【圖2】。圖中男人正忍著身心極大痛苦切腹自殺,因為他懷疑在橫濱與外國人有染的妻子,一怒之下把兩人都殺了再自殺。 有沒有很像我們今天 猩、色、羶的X果日報,原來日本十九世紀中葉下半的新聞編輯們早就意識到什麼內容能刺激銷售量。

【圖 2】《郵便報知新聞》,第9號【圖 2】《郵便報知新聞》,第9號

從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明治初期浮世繪美學表現的新轉折。當然在江戶末期就有不少鬼故事的浮世繪,但是明治初期開放新聞出版業,放寬審查制度,加上進口紅色合成顏料,大大降低成本,種種外在因素在藝術家與報社合作後,一起促成了浮世繪的暴力美學潮流。道聽途說只為搏人眼球的新聞浮世繪內容,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新聞的本質是「報導受觀眾關注的事實」,亦即今天對新聞的期待至少是「事實」,但是怪力亂神的故事卻佔滿了當時的新聞版面,可見當時對於何謂新聞的概念還不成熟。不過新聞業與浮世繪的異界結合在當時看來也是有番道理的。

根據日本學者鈴木秀三郎的研究,「新聞」概念出現是受到西方影響。1862年幕府仿效荷蘭發行的新聞Javasche Courant,發行《官版巴達維雅新聞》, 翻譯荷蘭文文章,介紹英美、俄羅斯等外國新聞,後改稱《官版海外新聞》。在1863年左右日本出現了許多「新聞」的用詞,如《日本貿易新聞》、《日本交易新聞》、《橫濱日刊新聞》、《日本每日新聞》等等。鈴木秀三郎認為「新聞」一詞可能是受到中國影響,因為在1850年之後在香港、寧波等地陸續發行的《唐字新聞》、《中外新報》,《江浙新聞》已開始使用 。甚至後來在香港和上海由外國人發行的新聞,也很快被翻譯介紹到日本。不過由於內容都不夠貼近日本人的生活,日本市面上都是曇花一現。1869年明治政府制定新聞報紙發行條例,鼓勵發行,終於在1871年出現了同時報導國內外新聞的《橫濱新聞》,成為真正的日本新聞先驅。接著1872年《東京日日新聞》發行,1873年《郵便報知新聞》,1874年《讀賣新聞》,1875年《東京曙新聞》,1879年《東京朝日新聞》,也就是說1870年代是日本新聞報業出現的重要時期。

在江戶時期浮世繪已經培養出一批消費大眾,如下級武士與一般市民,這也是新聞業者亟欲攻佔的市場, 加上浮世繪有鮮豔的色彩,有當時印刷技術達不到的效果。以及敏感於市場迅速的喜好變化,能隨時掌握消費者心理的浮世繪藝術家,這也是新聞行銷需要的人才。 從東京日日新聞雇用著名浮世繪畫家落合芳幾開始,到1888年之後逐漸衰退,浮世繪曾為開拓日本新聞業市場立下汗馬功勞。

【圖 3】《郵便報知新聞》,663號,1875年8月【圖 3】《郵便報知新聞》,663號,1875年8月

1870年代到1880年末新聞浮世繪非常興盛,同一社會事件也因為不同的視覺表現手法而有不同的詮釋。 如前面提到的夜鬼騷擾婦女的圖像,由月岡芳年主導的《郵便報知新聞》浮世繪【圖3】與二代長谷川貞信主導的《大阪日日新聞》便不太一樣【圖1】。首先可以看到兩者圖文排版不同,郵便報知新聞的報導文字集中上方,月岡芳年在下圖中則以灰色沒有具體身體的夜鬼為視覺中心,彎腰低頭親吻睡夢中的女人,女人眼睛閉上,眉毛深鎖,暗示她只是微感不適,然而一旁男人驚慌失措的表情和手勢暗示整件事的突發和不可思議,在他身邊有一件吊在房門的黑色衣服,更加深陰森詭異的氣氛。

在二代長谷川貞信的版本中,他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融合在背景的房門。雖然同樣將夜鬼處理為視覺焦點,但他筆下的夜鬼則可怕又可愛,沒有腳,衣服和塌塌米幾乎融合,暗示逼近女人的只是巨大的魂魄。女人將手舉起遮頭,害怕地不敢正視夜鬼,希望夜鬼不要再靠近了。衣衫不整大概是被吵醒,還來不及穿好,雙腳朝右意味著她只想趕快溜走。 看完一個強調陰森嚇人的感覺,一個則是有點可愛像人一樣的夜鬼,你覺得哪個效果好,會想買哪一份報紙?可見圖像的構圖安排會影響我們如何解讀事件,因此如何多方比較不同立場觀點,綜合形成自己的認知和觀點,可藉此反思當今閱聽者如何以批判性精神看待各家新聞媒體報導。

那後來新聞浮世繪後來怎麼消失了?浮世繪主要是靠木板印刷,每張圖像都是由好幾位專業的設計師、雕工和印刷工人等一起合作完成,然而新聞報紙銷售量增加,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大量印刷,因此新式紙型鉛版印刷取代了不符合時間成本的傳統的製作方法 。然而浮世繪並沒有完全消失,仍有一些浮世繪插圖出現在報紙中,改為黑白印刷。此時浮世繪也轉入另一美學風格,後來出現的新版畫、新浮世繪就是回應了對藝術性與傳統文化的需求,這是後話了。想看更多早期新聞浮世繪可以參考這個日文網站:

http://umdb.um.u-tokyo.ac.jp/DPastExh/Publish_db/1999new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你所不知道的浮世繪: 新聞浮世繪的暴力美學

漫遊藝術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