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
對於10月18日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以及後續的發展,牽引國際的注目,而由於角度與面相的不同出發,有關十九大之後中國的發展,樂觀與悲觀的評價都存在著。不過,去除行為者與觀察者的主觀預期因素外,我們仍要問:那些既有的客觀事實的發展為何?而它們不可能因媒體只聚焦在十九大的人事安排,就蒸發掉。
「抽刀斷水,水更流」,歷史的洪流不會簡單地因為演員或觀眾的意志而改變或移轉。十九大的權力佈局或政策開展是一回事,既定滙集而成的歷史洪流仍會依著既有的慣性向前奔行,又是另一回事。
習近平在十九大的佈局前所存在的難題如果解不開,又怎能期待他做上位子後,突然有如神助般地消失呢?(EPA)
由此思之,習近平在十九大的佈局前所存在的難題如果解不開,又怎能期待他做上位子後,突然有如神助般地消失呢?而姑且撇開中國內部政、經、社的矛盾不談,其與周邊關係,由北到南所遭受的挑戰,都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
一、中朝關係還會很糾結
過去以來,中國對於韓美在韓半島附近的聯合軍演都予以嚴厲批評,甚至指控那會加劇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也會是美國趁機在東北亞建立軍事霸權的藉口。但值得注意的是,當美國雷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擬於10月15日北上直至東部海域與韓國海軍一起展開高強度聯合軍演時,中國竟一反前例予以配合而允許該航母從香港啟航。傳言這可能是習近平擔心在十九大前後朝鮮會再有核試的挑釁舉動,而默許美韓向朝鮮進行武力示威。
10月3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外委會主任傅瑩已公開承認朝鮮在核道路上越走越遠,而中朝關係已然惡化。問題是,事情還沒了。就技術而言,朝鮮尚需若干輪的核試驗,才能完善自己的核導能力,中朝關係如何在短時間內好轉?另方面,中國遼寧省的丹東經濟一直依賴中朝邊境貿易,配合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讓本來就不景氣的丹東,更是雪上加霜。經濟制裁一事會傷害朝鮮、中國以及中朝關係;惡性循環將螺旋式地攀升。
中國遼寧省的丹東經濟一直依賴中朝邊境貿易,配合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讓本來就不景氣的丹東,更是雪上加霜。圖為連結中國遼寧丹東與北韓新義州市的中朝友誼大橋。(AFP)
二、中韓關係仍難根本改善
9月6日因朝鮮氫彈試驗,文在寅政府以尋求自保的理由,批准部署剩餘的4部薩德發射器,並廣受韓國輿論的支持,但此舉卻觸怒了中國。中方的態度一貫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2016年2月以來,已有5次召見韓國駐北京金章洙大使的抗議行動。10月10日韓國換上新任駐中大使盧英敏。他早前曾公開表示,薩德裝備的X波段雷達可以探測到鴨綠江北側,中國的顧慮是可以理解的,同時也不避諱被貼上「親中派」,但他能像魔術師般讓北京吞下原來撤薩德的主張嗎?
三、中日關係前景不樂觀
日本首相安倍於9月28日解散國會,提前於10月22日進行大選。安倍利用朝鮮威脅日升的氛圍,將此舉定位為「突破國難的解散」,一旦勝選將可延長其政治生命,也提高於2020修憲成功的機率,從而改變日本守勢的軍事戰略為攻勢,這將對日中關係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固然近來安倍與習近平有意改善彼此關係,但形勢比人強,更何況,近來日本很積極於配合美國與印度在南海上箝制中國的擴張的行動,中日的未來豈容樂觀?
四、中美在南海對峙依舊在
今年8月10日美國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南沙群島美濟礁鄰近海域進行了航行自由行動,其間駛入中國在南海美濟礁12海里內海域航行,解放軍軍艦曾有至少10次的警告驅離動作。中方斥之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10月10日,美國海軍驅逐艦查菲號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西沙群島附近島礁和淺灘之間航行,一般認為這是美軍意在挑戰中國過度的海事主張。
五、中印矛盾的火苗未熄
今年6月16日到8月28日中印曾在洞朗對峙兩個月,最後和解落幕。但10月7日印度新任女國防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卻臨時飛往距洞朗15公里的乃堆拉地區,視察印軍前線部隊。她此行被視為是為了確認印軍是否還具備足夠的戰鬥力。10月8日中國《環球時報》指出,在洞朗對峙期間北京加大了發展基礎設施的努力,而儘管中印軍事緊張度降低,洞朗的局勢仍然具有潛在的衝突特質。
10月7日,印度新任女國防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右)臨時飛往距洞朗15公里的乃堆拉地區,視察印軍前線部隊。(India Today)
六、中歐關係趨緊
10月3日歐盟執委會、歐盟各國和歐洲議會已達成限制大量廉價商品進口的反傾銷貿易新規則之協議,將對普遍涉及「市場扭曲」國家彙整調查報告,目前被特別注意到的僅有中國進口貨品;歐盟現行32件貿易調查案中,22件涉及中國進口產品。
不僅如此,近幾年來,歐盟也開始規畫一些措施對付那些具有政治動機而影響歐盟戰略利益的外國投資,範圍領域包括國防、運輸基礎建設、關鍵與尖端的科技以及置經濟繁榮於危險的項目,而中國是常被提及的國家。同時,中國「一帶一路」的溢出效應,已迫使歐盟工業集團提出反制:德國西門子(Siemens)與法國阿爾斯通(Alstom)不久前已宣布將旗下軌道部門合併,成立新公司Siemens-Alstom。法國政府發言人說:「有中國這樣的龐大對手,催生歐洲巨擘絕對必要。」
環視中國的周遭關係,很清楚地,習近平即使順利做好權力佈局,也將內部複雜的潛在動亂因素控制住了,但單單外部的這些紛擾與變化就夠他憂心了。這些狀況都不是短期能理順的,甚至以過去以來他的處理經驗觀之,即可能會剪不斷,理還亂。準此,只要台灣靜默地發展自己,他會急切地挑起兩岸的爭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