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遊民之多,舉世皆知。雖然說是遊民, 除非有特殊狀況或被趕,必須四處遊走,其實很多人都有固定休憩地點。就在筆者住處的地鐵站,有一位「長住」在此的年長遊民,整整齊齊地把他所有裝在數個白色塑膠袋的家當放在一排座椅下方,平常也不會打擾別人,雖然偶爾會發出異味,但每天在這裡等地鐵的紐約客都和他和平共處,有時候有人給他錢,他都不收,但食物或飲料則會接受。十數年來如一日,附近的居民都和他熟識了。8月中一個非常燠熱的早上,筆者搭地鐵經過那排座椅時,並沒看到這位長者。奇怪的是,座位和椅子下方的地面都被洗刷乾淨,並且有一長條紅塑膠帶將那塊地區圍著,暫時封閉,並不尋常。
於是筆者上網查了一下有無相關新聞,發現一個當地社區居民的臉書社團同樣有人提到這件事,下面的留言有人說當天早上看到救護車和醫護人員從地鐵站裡抬出一具屍體,事後研判應該就是那位可能因為熱衰竭而不幸過世的遊民。不僅筆者,該社區許多人都抱著非常哀戚的心情祝福他一路好走,也有不少人描述他是個很和善,不會讓人覺得害怕或困擾的遊民。
紐約地鐵站可以避風擋雨,一些地鐵站都可以見到「長住」的遊民。8月中一位在筆者住處地鐵站(左)的遊民因熱衰竭而過世,引起當地網路社群一遍哀悼之聲。(圖:作者提供)
在紐約這個花花世界,有人過著夜夜笙歌、酒池肉林的生活,有辛苦工作,維持家計的中產階級,還有不論什麼原因,比一般人更不幸,沒有棲身之處的人。今年9月一份統計指出,紐約市無家可歸的人數已接近六萬人,創下史上最高紀錄。許多紐約客在市長白思豪上任後,明顯感受到街上、地鐵裡的遊民增多,抱怨市府為什麼沒有採取更多的措施將遊民安頓在收容所裡。其實很多遊民並不喜歡待在收容所,因為除了要資格審核,裡面的環境也沒有比較好,還常發生遊民受到其他遊民霸凌或攻擊事件。算是自由派的白思豪則認為把遊民安置在收容所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他的理想解決方案是多興建合宜住宅或和現有的合宜住宅合作,由政府出資讓更多遊民可以長時間居住在裡面,讓他們有比較安定的基礎再去工作或撫養小孩。
紐約市長白思豪上任以來,紐約市的遊民數目急速增加,許多紐約客紛紛呼籲市府要盡快思考解決辦法。(圖:作者提供)
另外,紐約市的遊民收容所也無法容納這麼多無家可歸的人,所以紐約市府會與一些旅館業者簽約合作,安排部分遊民入住,以因應持續增加的遊民人數。但這樣的安排,不意外地,都會引起旅館附近的居民嚴重關切和抗議。除了安全考量外,也會影響該地區的商業活動和房地產市場。今年2月在史坦頓島的一家「假日酒店」就發生了一件被安置在旅館的母子遭到男友殺害的治安事件,更是讓住在這些旅館附近的居民不安。而且根據資料顯示,這樣和旅館合作收容遊民的花費每一個房間平均每晚要161美金,對政府財政是一項非常沉重的負擔。上個月另一家在皇后區預定要轉為遊民收容所的飯店持續有民眾示威抗議,甚至代表當地社區的市議員還告上法院要求紐約市府停止這項行動。直到上星期,市府才宣布暫緩執行該項計畫,稍減民怨。
雖然白思豪也強調要致力改變將旅館暫時轉成收容所的政策,但他上任近三年來這樣的現象並沒有減緩的趨勢。
紐約客常被冠上「自我」,「冷酷」和「刻薄」等無情的稱謂,其實充滿愛心的紐約客也非常多。日前在一處賣珍奶的餐車遇到一位年輕女士先點一杯飲料,隨後再加點一杯,結果竟然是把多點的那一杯飲料送給在旁行乞的遊民。地鐵上也常常可以見到不是給錢而是將身上沒吃過的食物送給車廂上遊民的景象。一般民眾的確很難以自身之力去改變街頭遊民充斥的現象,但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不應該因身分貴賤而有差別的。看到家附近地鐵站的那位遊民不幸過世後網路上溫暖的反應,讓我更確定外表冷冷的紐約客其實很多事都是看在眼裡,也會默默付出關懷的。
紐約客不是像一般人印象中那麼冷酷無情,許多民眾都會向遊民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圖:作者提供)
時序已入秋,轉眼美東的冬天也將到來,對於那些遊民又將是一個嚴峻的生存挑戰。在希望政府相關單位可以做好適當的準備與安置外,捐舊外套以及花費較低但可保存較久的罐頭食物給社福單位,也是民眾可以盡的一份心力。也許再過五十年,紐約遊民問題依舊,但維護他們的基本尊嚴,是每個人隨時都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