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爆發數小時的短暫軍事政變。在此次政變在快速平息後,國際輿論批判「這是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自導自演的陰謀論」,在這次失敗的政變後,土耳其民主發展未來的走向,一樣也受到主流輿論指指點點。但土耳其的政變,其實背後都有一些歷史遠因的累積,在這個時代中成為難解的問題。
在土耳其爆發數小時的短暫軍事政變快速平息後,國際輿論批判「這是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自導自演的陰謀論」。(REUTERS)
正巧就在距今100年前,英國與法國正圖謀瓜分鄂圖曼帝國。一戰結束之後,戰勝的協約國以《色佛爾條約》(Treaty of Sevres)分區切割了安那托利亞高原。1922年,國際聯盟透過委任託管的方式,將美索不達米亞交給英國與法國。而在凱末爾的軍事勝利之下,協約國不得不重新再與土耳其簽署新約。只是凱末爾未能回復鄂圖曼的廣大疆土,只在1923年取得一紙《洛桑條約》(Treat of Lausanne)保有了安那托利亞高原與伊斯坦堡,讓現代的土耳其領土正式成形。此後,土耳其政府就呈現濃厚的軍人執政特色,雖然曾經下野,但也透過多次「政變」再度執政。
在外界看來是政變,但對於土耳其軍方來說,這具有「取回政權」的意涵。
現代的土耳其為西方強權塑造,往後的發展也宛如一場強權爭奪的歷程。尤其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逐漸成為戰爭主導國家,同時也對土耳其提供經濟與軍事支援。而蘇聯雖然在1921年曾與土耳其簽署過友好條約,也曾承認土耳其在黑海海峽的主控權,但在二次戰後,蘇聯卻抨擊土耳其在戰時保持中立,且沒有對法西斯國家宣戰,並未盡到做為盟友的義務與責任。此後,蘇聯隨即在土耳其拓展共產勢力,美國也在1946年給予土耳其軍事支援,美蘇冷戰就此在土耳其上演。
1959年美國在土耳其部署導彈,蘇聯也在1962年於古巴部署導彈回敬,儘管事後各自撤除,但這也意味著土耳其也屬於美蘇冷戰史的重心之一。
之後,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卻多次遭到阻擋,理由不外乎是土耳其由軍人執政、屬於伊斯蘭國家、以及庫德族問題。然而,土耳其同時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歐洲安全合作組織」的成員之一,可見歐洲需要土耳其在經濟與軍事方面的合作。但矛盾的是,歐盟寧願保有「歐豬五國」,卻也不願意讓頗具實力的土耳其加入。
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卻多次遭到阻擋,理由不外乎是土耳其由軍人執政、屬於伊斯蘭國家、以及庫德族問題。(AFP)
把非西方國家局勢動盪劇變的罪魁禍首直指西方強權也不盡公平,但不可否認地,非西方國家在獨立後的發展確實是受到西方強權所影響-無論是友好或是敵對,一切都由西方國家主導。
毫無意外,此次土耳其的軍事政變,西方國家一樣又要給予「指導」。美國國務卿凱瑞希望土耳其能夠「妥善處理」這樣的政治問題,歐盟也批判土耳其政府早有一張拘捕名單,所以能夠迅速終結政變。
不過,艾爾多安政府在國際輿論普遍不抱善意的氛圍下,無論這場政變如何收場都不會受到肯定。從諸多媒體所關注的「民主」來看,軍人政變、執政就不可能「民主」。但若從這樣的邏輯推論,各國歷任執政者不論出身背景,只要跟軍事無關難道就會比較「民主」嗎?
國際媒體對於非西方世界的政治動盪最是見獵心喜,並且一致地以「民主」的角度來看待。例如,2011年北非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國際輿論強調這是人民力量崛起,推倒所謂專制獨裁的政治強人。然而,這些輿論的關注往往只到此為止,接下來社會的持續動盪,輿論風向就會轉而批判這是「民主倒退」、「民主失敗」,並藉此論斷伊斯蘭國家難以轉型成民主國家。但回頭來看,伊斯蘭世界究竟要轉變成什麼樣的民主國家,沒有人能說出一套標準,更糟糕的是,除了空洞的民主,沒有人真正關心當地人民的死活與處境。一再強調「民主」,其實也是另外一種不容許不同聲音與立場的「一言堂」。
艾爾多安政府快速平息政變,在國際間似乎沒獲得多少掌聲。主流媒體認為艾爾多安權勢愈大就愈像個獨裁者,有違他早期所樹立的民主形象,但只要輿論不喜歡艾爾多安,無論他如何做,都是獨裁者。
艾爾多安政府快速平息政變,在國際間似乎沒獲得多少掌聲。主流媒體認為艾爾多安權勢愈大就愈像個獨裁者,有違他早期所樹立的民主形象。(REUTERS)
艾爾多安近年來致力於打壓軍方人士,換個角度來看,此舉降低了軍人再次「政變」的危機,反而有助於土耳其的「民主」。畢竟,無論是專制或是民主政體都一樣,所謂政治就是以打擊對手、取得政權為目標。從這次軍事政變迅速遭到瓦解來看,艾爾多安的努力看似已有成果。不過很顯然地,艾爾多安並沒有贏得肯定,並且艾爾多安也不再會是過去國際主流輿論中的「民主的代言人」,而他伊斯蘭政治的特色,此後更不可能在國際社會強烈的民主意識形態下受到認可。
然而,較少人真正思考到,伊斯蘭政治是否真的十惡不赦?西方民主政治是否真的比較高尚?世人對於艾爾多安的負面形象,只來自立場不同的陣營或輿論塑造,但就政治的本質來看,他並沒有犯下甚麼錯誤。
此次軍事政變失敗,對土耳其的發展而言,另一個意涵或許就是在時代變遷下,土耳其軍人已逐漸失去優勢,這也看得出來艾爾多安近年來致力於剷除軍方勢力確實已收成效。但艾爾多安能否就此穩住陣腳?土耳其軍方是否會再度崛起?除了艾爾多安與軍方這兩個主觀因素外,也受到其他客觀因素影響,例如因敘利亞內戰而牽連出的土耳其與俄羅斯或以色列的關係,都有可能是軍方勢力再次崛起的背後推力,所有以一次政變失敗就對土耳其日後發展的推論與斷言,都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