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王/文青別鬼扯
彭明輝先生在蘋果的發表舊專欄文章:〈他們為何要補貼農村〉,不知道基於甚麼神秘的力量,今天在網路上又開始瘋傳。雖然是舊文,但【文青別鬼扯】認為,錯的觀念不能因為過時而放它一馬不去導正,這是文青別鬼扯肩負的社會責任。為了端正視聽,所以,拍謝,彭教授,就算文章舊了點,我們也是要砲。
彭教授在本篇的論點主要是強調美國和歐盟之所以大幅補貼補貼,主要是為了保存農村與農業,保障食安。而歐洲優越的古典文化,都孕育於農村。因此,扶植農村就是在保存傳統文化。所以台灣也應該比照歐美國家,大力補貼農業與農村。
農村社會時要用灶燒材煮飯、燒水。不知道為什麼這張照片有種說不出的喜感。(資料照,記者黃淑莉攝)
先不管彭教授的論證細節,就講個最簡單的。請問,歐美國家怎麼幹,我們難道都要比照辦理嗎?如果真是如此,話說歐美的退休教授也沒在領18趴的,請問彭教授願意比照辦理嗎?
當然,不用問也知道,他的答案應該是說NO。彭明輝自己就說了:
「84年以前因為軍公教薪水低,退休金也少,所以18%的優惠存款利息並不多」。
沒錯,18趴的出現是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背景,所以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同樣的,台灣的歷史發展脈絡與經濟發展水平也跟歐、美國家相去甚多。如果你在18趴問題上拜託大家尊重差異性,為何還不顧台灣與歐盟的差異,整天高喊要比照歐盟?
其次,歐盟農民退休的年金制度到底是否如同彭明輝所講的,「滿55歲的農民或務農年資超過10年者,退休後每年可領到15,000歐元(約63萬台幣),直到75歲為止」。我們自己查詢相關資料 〈Pensions Schemes and Projection Models in EU-25 Member States〉 顯示,歐盟國家中,不同國家的農民年金與保險制度差異甚多。請問彭教授的資料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
第三,彭教授又說,「台灣政府卻大幅度地刪減對農業的補貼,難怪台灣的農村會凋敝而休耕面積超過50%」。 這十幾年來農委會的預算不斷成長,但增長原因幾乎都是因為各種補貼增加所致。舉例來說,2001年時,農委會法定預算為796.4億元。2012年農委會可動支的預算為1,309億元,但其中光是農業補貼預算就高達844億元,甚至超過2001年的法定預算總額。 預算明明持續增加、政府對農業的各類補貼不減反增,為何彭明輝連基本數字都沒查清楚,就敢隨便亂開砲?這是理工科教授該有的水準嗎?
「台灣政府卻大幅度地刪減對農業的補貼,難怪台灣的農村會凋敝而休耕面積超過50%」,可是彭教授,農業補貼明明不減反增啊!(資料照,記者王峻祺攝)
然後,更瞎的是,彭明輝居然還說台灣出現大面積休耕就是政府刪減對農業的補貼所致。拜託喔,先前台灣之所以出現大面積的休耕狀態,就是政府補貼出來的。當初進WTO,為了配合稻米進口,當時腦殘的農官為了避免國內稻米產量過剩,農委會就乾脆發補貼,拜託農民休耕!!!這整件事最大的錯誤就是農官不去深思釋放出來的水稻田可以幹啥,反而發補貼了事。此外,當時休耕面積最高時雖達20萬公頃,但也沒到50%啊(台灣農地面積約80萬公頃)!請問彭明輝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第四、雖是討論農業,但彭明輝居然能搬出貝多芬、席勒、李白等人,說如果沒有農村文化的存在,就難以理解這些人的作品。面對這樣的論點,我們也不知該說啥才好。 任何藝術文化的誕生,但然有其特定的時空環境與背景脈絡。但如果就此就認定要所以要保留當時的時空環境,這聽起來還真的怪怪的。難道說我們要讓小朋友們弄懂白居易的《長恨歌》,所以要保留後宮制度嗎?美國人為了要讓小朋友理解《飄》,所以要保持南方的大莊園與黑奴制度嗎?
李白表示:農業干我甚麼事,我只是個酒鬼啊!(酗酒是壞事,小朋友不要學)(圖:網路)
此外,彭教授對古典藝術文化的理解,似乎和我們有所差異。席勒誕生於城鎮,他爹是軍醫,是所謂的「小市民」,生活與成長環境似乎與農村沒啥關連,他的作品則被定位為當時剛萌芽的浪漫主義的代表。你拿席勒來比喻,感覺真的很怪。(ps. 如果你真想展現自身的藝術品味,我們倒是建議你舉國民樂派作曲家的案例比較,至少他們都愛取用民間與鄉村的音樂元素當作素材。)
第五,彭明輝最後又說「扶助農業不一定要全靠政府掏錢」。啊你前面一直痛批政府不多掏點錢,後面又說不一定要政府掏錢,您搞得大家心裡好亂啊!請問你到底是要誰掏???
最後,我們想強調的是,農業確實可以補貼,但應進行有效益的補貼,而不是不明究理的隨便亂補。沒有人要消滅農業,但大家想拋棄的是毫無效益、無法提昇台灣農業生產規格與水準的補貼政策。也沒有人要放棄農村,但大家厭惡的是拿錢做表面工程、搞農村彩繪的奇怪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