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鬼王來鬼扯》東瀛文青的鬃毛刷

當大家不斷吹捧食農教育的重要性,卻忘記農產品最終仍是項必須透過市場交易的商品,忘記品質、價格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久而久之,一堆人只會耽溺於創造各種附加價值的腦補工作,彷彿只要有這些價值,農產品就會無敵了。然而,真的不能賣什麼農產品都有洋蔥啊!洋蔥吃久了,也是會膩的。

鬼王/文青別鬼扯 

先前鬼王在台灣的文青市集商店內看到復古陶瓷電源插座,就覺得超神奇了。但鬼王最近飄去東京,順便勘查淺草的文青店才發現,哇勒靠,日本文青店居然在賣手工鬃毛刷。人家連鬃毛刷都能搞成手作、手工了,炙熱的文青光環必定能讓綠豆在三秒鐘內變成豆芽菜。

老實說,即便是農村出身的主編,這玩意兒大概五歲以後就沒見過了。(圖:文青別鬼扯)老實說,即便是農村出身的主編,這玩意兒大概五歲以後就沒見過了。(圖:文青別鬼扯)

私以為手工菜瓜布已經是極致了,沒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竟然連鬃毛刷都能手工!(圖:作者提供)私以為手工菜瓜布已經是極致了,沒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竟然連鬃毛刷都能手工!(圖:作者提供)

台灣人做很多事都喜歡從日本擷取靈感,這早就不是祕密了。由於特殊的歷史際遇,所以多數台灣人對日本總有分特殊的情感。說真的,這也沒啥好爭論或批判的,歷史就是歷史,現實就是現實。反正多數台灣男生都是在小澤圓、蒼井空、波多野結衣的呵護下成長茁壯,若沒有日本強大的AV產業,台灣的犯罪率不知會多幾趴。

拍謝,離題了。

同樣的,台灣農業有趣的地方就是,業內一堆專業人士可說是言必稱日本。神妙的是,外圍文青同樣也是言必稱日本。約當本世紀初,日本為了解決自己的農業問題,於2005年通過了《食育基本法》,期盼透過所謂的地方品牌認同、地產地消與食農教育等方式,提振日本國民對國產農產品的消費度。簡單來說,這套做法的概念就是:

只要我們的國民願意繼續買、願意繼續支持本土農業,農業就不會萎縮

日本搞出的這套架構,聽起來是很OK啦,但現實上卻困難重重。為何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少子化與人口結構老化。當你期盼某項產業光靠國內消費就足以支撐時,前提就在於人口要持續成長、消費力要持續提升。嗚嗚嗚,可惜的是,日本人口成長動力已經趨緩,據說連每月發行的AV片數都減少了。此外,老人家的食量本來就小。當老人比例越來越高,整體的暴飲暴食戰力必定衰退。吃得少,農產品消費量也難以增長。當老人比例越來越高時,你要如何期盼他們能帶動農業成長?

日本人口成長動力趨緩,加上老人家的食量本來就小,當老人比例越來越高,整體的暴飲暴食戰力必定衰退。吃得少,農產品消費量也難以增長。當老人比例越來越高,如何期盼他們能帶動農業成長?(REUTERS)日本人口成長動力趨緩,加上老人家的食量本來就小,當老人比例越來越高,整體的暴飲暴食戰力必定衰退。吃得少,農產品消費量也難以增長。當老人比例越來越高,如何期盼他們能帶動農業成長?(REUTERS)

其次,為了刺激國產品的消費,日本這套架構必須先假設自家農產品都好棒棒,別國農產品都有夠爛的狀態。不過,現實生活中就不可能發生這種狀況啊。頂多說有些東西不錯,不可能全部都好棒棒。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東西真的沒有那麼好,該怎麼辦呢?

科科,當然得想盡辦法找出各種有的沒有的優點啊。這就好比男人討論美眉,碰到那種沒face沒身材的美眉時,就只能說人家心地很善良、個性很好、超有內涵、孝順父母或很守交通規則之類的。

同樣的模式套用在食農教育上,狀況也差不多。食農教育會跟你講,農產品包含很多價值,其中有土地的情感、農村的人文、農民的誠意,就是一堆巴拉巴拉讓人覺得層次很高、道德感很強的玩意就是了。然後就跟大家講要吃在地,要地產地銷,大家要支持在地的小農。其實賣東西本來就是各憑本事,要用啥花言巧語或鬼扯話術,只要不違法都沒啥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最終目的是要刺激農業的成長動能,就得回頭追問農業的初衷。人類發展農業的初衷無他,就是要給人吃,讓人吃得飽吃得爽(至於某些農產品可供作工業原料部分,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農產品包含很多價值,有土地的情感、農村的人文、農民的誠意巴拉巴拉的,像這樣的蔬菜只要說蟲先吃過再給人吃,絕對有機安全就好。(圖:某位帥到沒天理的網友提供)農產品包含很多價值,有土地的情感、農村的人文、農民的誠意巴拉巴拉的,像這樣的蔬菜只要說蟲先吃過再給人吃,絕對有機安全就好。(圖:某位帥到沒天理的網友提供)

換句話說,生產食物是農業的本質,食物則是農業這項產業的主要產品。既然食物到頭來還是在市場上交換的產品(講難聽點,它就是項「商品」),我們就無法規避多數消費者對於產品/商品的態度。大部分的人買東西終究會看所謂的性價比/CP值,舉例來說,某些手機就算是國產的,大家或許一開始還會基於愛國的因素掏錢,但如果東西就是爛,大家之後可能也不大會基於愛國因素而再度掏錢了。

這是啥意思?

如果你東西不好,或是說東西雖好但貴得離譜,就很難創造持續性消費。農業確實同時擁有文化、生態或環保等價值,但如果產品不好,即使其他附加價值再高,最終還是會被唾棄。這就好比一頂沒啥圖案的素面安全帽可能只要兩百元就買到了,但上面若印有Hello Kitty圖案,就能賣到四百五十元。文青吹捧的各種附加價值,就如同安全帽上的Hello Kitty圖案,然而,如果連安全帽基本的產品規格要求都沒達到,就算你上面有再漂亮的Hello Kitty圖案,也沒啥用處可言。

當然啦,有些搞食農的人很愛強調,飲食很重要,花多點錢買較好的優質食物(同時兼具各種價值)是應該的,每次聽到這種論點,鬼王就覺得莫名其妙。每個人追求的價值不同、看中的事物不同,飲食確實很重要,但你怎能要求其他人也將飲食的重要性放在如同你心中的同等地位呢?鬼王他娘是虔誠的慈濟人,總覺得捐大體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買菜吃飯這種事能省則省,你能說她錯嗎?

文青說,飲食很重要,花多點錢買較好的優質食物是應該的。但每個人追求的價值不同,就像有人非高富帥不要,但主編只喜歡遵守交通規則的男生,這樣錯了嗎?(圖:網路)文青說,飲食很重要,花多點錢買較好的優質食物是應該的。但每個人追求的價值不同,就像有人非高富帥不要,但主編只喜歡遵守交通規則的男生,這樣錯了嗎?(圖:網路)

可惜的是,當大家不斷吹捧食農教育的重要性,卻忘記農產品最終仍是項必須透過市場交易的商品,忘記品質、價格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久而久之,一堆人只會耽溺於創造各種附加價值的腦補工作,彷彿只要有這些價值,農產品就會無敵了。而這套玩法在日本玩了十幾年,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大量補貼,但農業部門仍無任何動力可言,農村持續老化,而文青念茲在茲的糧食自給率也毫無提升,直到安倍上台後才承認這項錯誤,如今日本農業終於出現劇烈的變化,政策轉向強調競爭力與出口擴張。他們很清楚知道,農業若不能賺錢、不能養活農業部門內的從業人員,你將永遠吸引不了優秀的年輕人投入。

安倍雖已轉向,但日本還是有許多文青繼續活在文青式的夢境中。與此同時,台灣也是如此,仍有許多人期盼透過補貼的方式解決農業問題。日本文青賣手工鬃毛刷,台灣文青賣復古陶瓷電源插座,這兩邊的文青還真像啊。但台灣文青為何從不仔細思考,日本搞食農真有成功嗎?倘若連日本首相都承認失敗了,大家還在硬撐啥鬼?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