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兩岸與國際》避短揚長,台灣宜全速發展非政府組織

相對於中國而言,台灣強調民主、自由與開放;台灣不僅是非政府組織的輸入者,也是輸出者。中國原本在此項的輸出是弱項,現在又嚴控輸入,可想而知,未來在非政府組織這一塊將無法和台灣競爭。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第八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剛於6月7日在北京閉幕,國務委員楊潔篪發表講話時指出,中美兩國達成了一百多項具體成果,而未來中美之間必須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堅定不移地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這類讓人聽起來很舒適的描述,因與6月4日美中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會議上的尖銳交鋒,簡直有天壤之別,讓人費解。莫非這就是外交辭令的神奇。合理的推測是,當楊潔篪說「中美之間『必須』堅持不衝突不對抗...」他所說的應該是一種「期待」而不必然已是「真實」。

第八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國務委員楊潔篪(右)發表講話時指出,中美兩國達成了一百多項具體成果,而未來中美之間必須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堅定不移地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EPA)第八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國務委員楊潔篪(右)發表講話時指出,中美兩國達成了一百多項具體成果,而未來中美之間必須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堅定不移地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EPA)

自2012年底擔任中共總書記以來,習近平一直致力於穩定與美國的關係,並期待美國認可其大國地位,但幾年下來,美中關係卻是越來越險峻,對立越來越升高,事與願違。回頭審視,從朝鮮半島、釣魚台、南海、到日印海上合作等議題看,可以說,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的戒心與日俱增,而以美國為中心、制約中國擴張與上升的框架已然成型。

美國顯然是鐵了心要對中國的擴張加以箝制。而今年4月28日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以147票贊成、1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以下簡稱《管理法》),明顯是針對以美國為主的外國顛覆勢力而下的箝制令。如此高票通過的法律表示中國內部對外來威脅的高度共識。如此看,美中關係怎麼說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習近平一直致力於穩定與美國的關係,並期待美國認可其大國地位,但幾年下來,美中關係卻是越來越險峻,對立越來越升高,事與願違。(REUTERS)習近平一直致力於穩定與美國的關係,並期待美國認可其大國地位,但幾年下來,美中關係卻是越來越險峻,對立越來越升高,事與願違。(REUTERS)

而阻絕外來顛覆勢力的作為,也意味著北京評估內部有一股可能策反的異議力量在生成當中。

無疑地,過去這幾年,習近平所遭遇的內部挑戰與日俱增,自2012年經濟下滑始,一些原已存在的負面因素已更加惡化與突出。2016年A股連續熔斷,人民幣連續貶值,外匯縮水,而財政困局也逐漸加重。除此之外,生存環境裡的自然與人為面皆遭受嚴酷挑戰,負面因素正侵蝕著經濟持續成長的基礎,社會正義與政治自由的呼求成為習近平政權的沉重負擔。

去年7月10日中國當局大舉搜捕維權律師及維權人士,被稱為是中國的「黑色星期五」,共有236名相關人員遭到拘禁、傳喚或失蹤。地點涵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黑龍江、甘肅、雲南、廣西、山東、湖南等各大城市。今年1月北京宣佈加強互聯網的掃黃打非行動,並已關閉50個網站及微信帳號,以及133個散佈歪曲黨史和國史的資訊帳號。

而在打壓內部的異議團體,北京也將打壓對象指向境外。

美國的中國公民力量發起人楊建利指出,現在中國政府大力打擊非政府組織,用一些所謂的法律來拘捕成員定罪,這使得很多組織被迫暫時撤離中國避避風頭。而國外對中國本土非政府組織的捐款也趨於謹慎,對境內與境內的非政府組織皆造成重大的打擊。該法通過後,公安權力擴大,除全力嚴密監控境內組織,並切斷來自境外的資金。

在這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國務卿凱瑞曾當面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達憂慮;習近平卻說,一部法律不影響中國的開放。中國副總理劉延東則說,這部法律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民間團體的活動環境。

楊建利(圖)指出,現在中國政府大力打擊非政府組織,用一些所謂的法律來拘捕成員定罪,這使得很多組織被迫暫時撤離中國避避風頭。(截自youtube)楊建利(圖)指出,現在中國政府大力打擊非政府組織,用一些所謂的法律來拘捕成員定罪,這使得很多組織被迫暫時撤離中國避避風頭。(截自youtube)

北京劍指境外非政府組織,實際上是針對美國。

2013年中國軍方主導拍攝的宣傳片《較量無聲》,便直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利用非政府組織以資助等方式,宣傳西方價值觀對中國進行滲透與顛覆的工作。儘管1990年代以來,北京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態度和政策,變得較為正面與開放,但仍緊抓最後的同意權。雖然中國政府歡迎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一些非政治或政治敏感較低的領域上的合作,如扶貧、社會福利、教育、少數民族、醫療衛生、環保、農村,以及社區發展等議題,而政治、民主、人權和社會運動等,仍在禁止之列。

不過,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展、經濟的高度成長、以及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轉型,過去以來,中國的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交流與互動,已有相當程度的表現與成就。然而《管理法》通過以後,可以想見,以後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項目執行與跨國聯結,將更受限。中國輸入境外非政府組織的資源也將面臨萎縮。中國的第三部門,一般欠缺來自社會大眾的財政支持,其發展原已先天不良,《管理法》通過後,外來資源將遭受箝制,這會是中國非政府組織發展上的一種倒退。這將使得中國本土的非政府組織更喪失自主發展的空間、機會與資源。

2013年中國軍方主導拍攝的宣傳片《較量無聲》

相對於中國而言,台灣強調民主、自由與開放;台灣不僅是非政府組織的輸入者,也是輸出者。中國原本在此項的輸出是弱項,現在又嚴控輸入,可想而知,未來在非政府組織這一塊將無法和台灣競爭。中國的崛起雖然限制了台灣正式的外交空間與機會,但中國崛起不僅未讓中國政權更開放,反而出現更防衛與更緊縮的作為,這無疑地給台灣提供了寬廣的空間與發展機會。

準此,以過去長時期累積的既有基礎,台灣應趁中國對非政府組織進行設限的同時,好好強攻這一項。不管輸入或輸出,台灣應以建立「亞洲非政府組織中心」為志,充份發揮。台灣應善用這一機遇期以及戰略空間,好好加以經營與拓展,使台灣或成為中國非政府組織發展的燈塔,並走在中國發展的前面,取得亞洲領頭羊的地位。此舉將同時可以滿足台灣在發展上與安全上的雙重需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