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郭老師的跑步教室》台北馬拉松賽路線為何無法盡如跑友意?

郭豐州

近日有跑友向市長信箱投訴,根據他去東京馬拉松的參賽經驗,羅列出他的想法,主要是認為台北馬拉松路線不能去狹小的河濱,且很熱心地畫出能涵蓋台北市區重要地標的四十二公里路線圖。

的確,城市馬拉松的特徵之一是路線經過這個城市的地標建築,讓參賽者,尤其是外地來的、國際參賽者可以用雙腳逛這個城市,體驗城市風光,那比起搭遊覽車呼嘯而過有趣且鮮活多了。我們台北101大樓、總統府、中正紀念堂等都是重要景點,豈能只是遠遠「瞻仰」就罷,例如應該實際繞跑總統府一圈,看看這1919年完成、已經矗立在北台灣近百年、具文藝復興後期風格紅磚巨廈的正門、側面和後門,欣賞它幾乎前後左右完全對稱,反映出「施政要穩重兼蓄」的官署建築設計理念,找到我們把它定位為國家最高權力中心整整六十七個年頭的理由。不單是觀賞硬體,從站得筆直的憲兵身上,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威儀與隆重,細心的人更可從加裝的花壇、防車輛闖入的雞爪釘、便衣們警戒的眼神中嗅到似乎裡面的主人和外面的老百姓之間的關係有點緊張,這是軟體的部分。換言之,我們馬拉松路線的設計會牽涉到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是建築、路面,軟體是當地民眾和「參賽者與當地群眾的互動」。

有跑友投書到市長信箱,認為台北市馬拉松賽事應結合著名景點。其實這在台灣並非未有先例,以太魯閣馬拉松為例,沿途的山間風光就是其吸引跑者參加的重要特色。(資料照,記者楊宜中攝)

台北市面積不大,271平方公里,比起東京市面積2,188平方公里,僅僅只有十分之一,如果單指市中心區,那就更小了,要在區區幾個市區行政區域中規畫出四十二公里的馬拉松路線,只有一個可能——封城。申請田徑總會金牌賽事的要件之一,就是交通要完全管制(目前都是彈性管制),我們沒辦法做到的理由有二:首先是都會區居民自我意識很強,一旦賽事造成其生活不便,就會強勢發聲,打電話向民意代表抱怨,而市議員在議會有義務幫市民講話,而在民主制度中,市政府官員無法忽視市議員的意見,最終的結果就是犧牲賽事。另外,在這個網路發達、電視新聞台過多的時代裡,一個訊息只要推播用力,立即就會演變成民粹意見,更是官方必須「做出適當反應」的理由。

其實,跑友也不能怪這些意見不同的市民,畢竟跑步只是數萬個人的事,並不是兩百萬全體市民的活動。遺憾的是,我們因此經常在跑過路口時,被「國罵」或喇叭聲伺候,其體驗完全不像國外的馬拉松活動,沿途都能看到市民自動自發為參賽者加油、那種發自內心的互動,每每讓跑友留下美好的印象。當然,某部分也是因為台北的地理幅員太小,無法設計出替代道路,要知道,跑友們多半是衣食豐足,才有雅興出來跑步,然而社會中仍有許多人必須每天為生活努力,例如兼職送報、趕著上班的,沒有替代道路,很可能影響到他們執行任務或者趕到工作崗位,老實說我們也於心不忍。

筆者親自參與了幾次捷運工程完成前後台北市馬拉松的籌備工作,雖都是幾年前的事了,但還是知道跑者們對市府和承辦單位的不少意見,其實都出自於「資訊不對等」,於此也不妨分享出來,或有助於之後的問題改善。記得是捷運完成前最後一次台北馬拉松賽,當時的主辦單位是紀政女士擔任田徑協會理事長的時代,那次路線主要集中在市區仁愛路、信義路以及和平東路,如此重覆繞圈。捷運完成後,改由路跑協會承辦至今,前兩年在路協成立二十週年的餐會上,已經七十歲的紀政女士慷慨激昂地說出重話:「不把馬拉松路線恢復到市區舉辦,我不瞑目!」現場人士莫不動容,我們當然很同意這主張,但也知道,二十餘年,時代變了,市民的溝通變得很重要,我們要封城,必須要能說服兩百萬台北市民啊,要市長帶頭拿出具有完整交通配套的說帖,讓市議員點頭,要全體市民願意忍受不便、甚至願意出門走到路線上向參賽者致意,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曾擔任田徑協會理事長的紀政女士(中),非常關心運動賽事,也曾對台北市馬拉松賽表達意見。(資料照,記者佟振國攝)

許多跑者認為路跑協會霸佔承辦地位,甚至誤以為它是政府單位,其實路協只是一個民間社團法人,並非不能被取代,一些跑步社團和公關行銷公司都認為他們也可以舉辦台北市馬拉松,平心而論,國際規模的城市馬拉松和一般地方性的馬拉松很不一樣,想取而代之,必須擁有三項核心能力才行:一是國際交涉能力,要邀請國際級選手,必須要和這些選手背後的經紀公司有聯繫和談判出場費的能力。二是與政府單位合作能力,要辦台北馬拉松,籌備開會和協商次數不少,折衝談判乃至於事後核銷,都需要豐富的體育行政經驗。最後是大規模工作人員動員能力,補給站工作人員、裁判、交通警察等人數動輒上千,凌晨三點鐘集合、輸送人員到工作地點、上千人的餐點等,都是龐大規模的後勤工作。路協之所以能承辦活動,正是因為具備這三項能力,市政府體育局儘管年年被民意代表挑戰,還是只能選擇它。

個人認為,受限於地理因素和民意達成共識困難,要申請金牌認證,乃至於成為世界第七大馬拉松的困難度頗高,不妨實際一點,盤點我們的現況,發揮我們自己的創意,以受歡迎的賽事為目標。以3月13日的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為例,雖然地理因素比台北市理想,但他們也不以成為世界第七大馬拉松為目標,而是發揮創意,在終點安排穿著正式西裝的帥哥,親自為跑者奉上第凡內項鍊,據說今年光是台灣就有1,200多位女跑者飛去參賽。

本月13日於愛知縣名古屋市舉辦的女子馬拉松
賽事,共吸收19,607女性跑者參加。(圖:「マラソンフェスティバル ナゴヤ・愛知」粉絲專頁)

台北馬拉松賽要有新創意,就必須讓決策圈成員多元化,比賽內容不能只讓路協和市府官員決定,也該容納跑者代表、運動行銷業者、運動產品業者、市議員等加入籌備委員會,集思廣益,與市民溝通,才能開創新局,才能更接近跑者心目中的,理想台北市馬拉松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