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際聚焦》「川普現象」將美國大選導向國家安全辯論,那台灣呢?

川普一連串看似脫軌、實則「引領選舉論戰」和「設訂選戰議程」的操作言論,美國主流媒體和菁英階層恨得牙癢癢,但共和黨保守派選民卻叫好鼓掌,也讓這位房地產大亨玩選舉玩得欲罷不能。

劉世忠

台灣總統大選即將進入最後一個月的選戰,爭論焦點仍是在某陣營副手的軍宅爭議以及總統辯論該由哪家電視台先主辦。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年,但美國兩大政黨的初選因為出了川普這號「非典型」候選人,早就令選民血脈賁張,對他既愛又恨。

倒不是說台灣也該出個川普,而是指美國社會因為川普操弄選戰,進而攪動多項重大國內外政策的長年論戰,包括爭辯多時的槍枝管制、移民政策、反恐戰略以及國家安全等嚴肅課題。

11月的巴黎恐怖攻擊和12月的加州聖博納迪諾的槍擊事件正是催化上述選戰議題的導火線。

美國兩大政黨的初選因為出了川普這號「非典型」候選人,早就令選民血脈賁張,對他既愛又恨。(REUTERS)美國兩大政黨的初選因為出了川普這號「非典型」候選人,早就令選民血脈賁張,對他既愛又恨。(REUTERS)

姑且不論他的言論是否正確,在上述議題的發酵過程中,川普用他精準卻挑戰美國傳統價值的煽動性言論,引爆輿論兩極對立,占據媒體焦點,邊緣化黨內其他候選人,甚至仍然持續維持他的領先優勢,都是不爭的事實。他批評墨西哥非法移民是「強暴犯」;他質疑共和黨參議員馬侃曾被俘虜,不配被稱戰爭英雄;他嘲笑媒體女性主持人;他宣示要建造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圍牆來阻隔移民;他說911事件發生時,紐澤西州有許多穆斯林教徒拍手叫好;他建議要監視美國境內清真寺的活動;上週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發表強硬對抗「伊斯蘭國」(ISIS)演說後不久,川普更語出驚人說他要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美國。

川普一連串看似脫軌、實則「引領選舉論戰」(frame the debate)和「設訂選戰議程」(set the agenda)的操作言論,美國主流媒體和菁英階層恨得牙癢癢,但共和黨保守派選民卻叫好鼓掌,也讓這位房地產大亨玩選舉玩得欲罷不能。

歐巴馬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發表強硬對抗「伊斯蘭國」演說後不久,川普更語出驚人說他要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美國。(AFP)歐巴馬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發表強硬對抗「伊斯蘭國」演說後不久,川普更語出驚人說他要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美國。(AFP)

幾個月前,振興經濟、薪資平等與提高失業率仍是選民最關切的前三大選戰議題,但最近一個月來的民調顯示,國家安全和擔憂遭到暴力和恐怖攻擊已成為選民最重視的議題。每10個共和黨初選選民就有4個認同川普的強勢領導風格,遠勝於其他諸如誠實、經驗、當選性等總統應具備的條件。而表達會在初選投票的每10個共和黨員中,就有7個認同川普有能力因應恐怖主義。弔詭的是,川普的支持度好惡分明,36%的共和黨選民擔心他當上總統後的表現,23%共和黨人不滿意他代表共和黨出征。

事實是,當多數評論依然聚焦在川普的瘋狂言行之際,國家安全議題已經悄悄佔據美國總統選舉的天平。44%的美國民眾認為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會再有恐怖攻擊在美國本土發生,70%的美國人認為ISIS是對美國的嚴重威脅,這些數字都是自14年前911事件以來最高的。川普充其量不過就是掌握先機,扮演煽風點火、激化民怨的角色而已。

民意的轉變當然也和歐巴馬政府未能有效處理ISIS有關。

57%民眾不滿意歐巴馬的反恐成績,70%認為歐巴馬打擊ISIS不力,過半數的美國人支持出動地面部隊圍剿ISIS。換言之,即使歐巴馬政府能夠透過強化簽證程序與邊境檢查來阻絕恐怖份子於境外,卻對聖博納迪諾事件中「本土自發性」受到ISIS鼓舞、激勵的「孤狼式」攻擊防不勝防,民眾當然憂慮恐慌。

當多數評論依然聚焦在川普的瘋狂言行之際,國家安全議題已經悄悄佔據美國總統選舉的天平。川普充其量不過就是掌握先機,扮演煽風點火、激化民怨的角色而已。(AFP)當多數評論依然聚焦在川普的瘋狂言行之際,國家安全議題已經悄悄佔據美國總統選舉的天平。川普充其量不過就是掌握先機,扮演煽風點火、激化民怨的角色而已。(AFP)

但不容否認,共和黨其他選將也無力引領議題,只好被川普牽著跑。民主黨則是暗自竊喜,巴不得川普真的出線,嚇走大選時的中間溫和選民。但其實面臨如此嚴重的國家安全挑戰,有志白宮寶座之士理應展現解決問題的勇氣,民主黨領先者希拉蕊就佔有優勢。對比川普直言卻教人不放心的風格以及歐巴馬欠缺果決外交決策能力,希拉蕊長期塑造的印象就是堅定、有經驗與穩健的領導能力。她提出在敘利亞訂立禁航區保護無辜平民;她建議強化對庫德族與伊拉克遜尼派武力;她要求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得經援ISIS;她呼籲社群媒體禁止宣傳ISIS訊息;她主張儘速派出特種部隊參戰。此時反而是希拉蕊展現讓美國民眾安心與堅強的時刻。

反觀台灣,或許受到這場大選結果大致底定的影響,主要候選人甚少觸及國家安全與外交具體戰略。試想,若此時或近期台灣遭受外力威脅或國內暴力情事,可能適值政權交接期間國家力量最脆弱之際,即將卸任的政府如何與準備上任的政府合力因應可能的國安危機,迄今無人討論,殊為遺憾。

在選民決定這一票之前,或許可以將國家安全危機處理能力也列入思考的標準之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