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登陸金融業,藍海變紅海?

◎李應元、陳鴻達

日前驚傳整體台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8月份出現單月8.5億元的虧損,是本國銀行在中國市場營運四年多來,首度出現虧損。許多人士甚至預測,過去高成長、高獲利的現象已經不再。若再加上登陸的保險業與租賃業已經連年虧損,整個登陸金融業未來的挑戰可能不容輕忽。

新光人壽中國子公司賠一個資本額

我國壽險業至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計有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及新光人壽等3家,成立產險獨資公司計有國泰產險及富邦產險等2家。歷年總累計投資金額121億餘元,但累計虧損卻高達74億餘元。其中新光人壽大陸子公司截至2015年度第2季累積虧損比率達95.57%,投資金額近乎全數賠光。其他如國泰與富邦產險子公司,也分別累積虧損71.53%與65.29%。

我國壽險業至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其一-新光人壽,賠了一個子公司的資本額。(記者游明金攝)

租賃業整體虧損大於獲利

從2012年度至2015年度(6月底止),我國投資之租賃業家數由12家增加至20家,投資餘額由77億餘元增加至194億餘元。投資業者雖然互有盈虧,但整體而言每年還是虧損,其中2014年度虧損近2億元、2015年度(6月底止)近9千萬元。

銀行業沒三年好光景?!

在今年之前每一家登陸台資銀行都賺錢,但今年前半年合庫首先出現虧損,日前更驚傳整體台資銀行在8月份出現8.5億元的虧損。過去被視為金雞母的大陸分行,未來值得密切注意。由於中國近年來總體經濟成長趨緩,為刺激景氣,中國採取多項貨幣寬鬆政策與人民幣貶值。使得台資銀行直接面臨利差縮小,以及匯率損失等諸多挑戰。加上二、三線城市房屋供過於求、地方債築高台、進出口衰退、股市暴漲暴跌造成財富蒸發,也都影響登陸台資銀行獲利。

風險之外,經營成本高

銀行基本的獲利來源是吸收存款,再放貸出去,賺取中間的利差。但登陸的台資銀行在當地所吸收的存款卻非常有限,主要營運資金都來自台灣。截至今年6月底,全體台資銀行在當地吸收存款總額只有319億元,但放貸金額卻將近1,206億元,存放比達3.8倍。其中又以台銀上海分行的17.3倍居冠,台企銀上海分行10.0倍居次。

由於對岸當局限制台資銀行僅能承做人民幣100萬元以上之定期存款業務,加以中國經常出現資金緊俏情形,因此吸收存款不易。使得台資銀行只能用當初設立分行時的資本金,或是向母行或同業拆借來營運。而同業拆款成本高,更推高經營成本而壓縮獲利空間。

結語

過去因為中國的種種政策因素,造成大部分貸款都無擔保品。現在應亡羊補牢,加速優化曝險部位的授信品質,否則難保賺的都賠回去。

(立法委員;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