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發現了液態水的痕跡後,何時才能真的看到它、觸摸它、分析它?既然人類未能親自前往火星,那就只能依賴探索車。
現在,科學家認為火星的水源跟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只差50公里的距離。
但是,根據一條1967年簽訂的國際條約,好奇號不能前往探索火星上的水源。
因為,好奇號太「骯臟」了。
(作者提供)
從地球到火星,好奇號已完成了2.25億公里的航程,中間沾滿了灰塵和各種神秘的微生物,並非「無菌狀態」。
科學家Marcus Strom說:「要找一個正確的方法替探索水源的機器殺菌,仍然有很多問題未想通呢…如果無法在接近水源之前殺菌,那就不可以靠近水源。」
NASA探索火星計劃的首席科學家Rich Zurek說,「正正因為液態水似乎存在,所以我們更要格外小心,以免水源被地球生物污染…現時,我們的好奇號完全不足以接近水源存在的區域。」
有關《外太空條約》的討論(1967年)
地球上的所有國家,都受1967年的《外太空條約》(維基中文是「外層空間條約」,這是什麼鬼翻譯)所限制。
當中一項條文是:為免地球生物污染水源,禁止任何執行外太空任務的人類或機器接近水源。
其實,NASA也不是完全沒方法替好奇號「殺菌」。一位科學家指,有技術可以發動超高的熱量和輻射,去殺死任何從地球開始便跟著好奇號到火星的微生物和灰塵。不過,這會同時破壞好奇號內部的電子元件,好像不太實際。
有什麼方法?NASA正計劃在2030年中派出太空人到火星。所以,一些幸運的太空人也許可以親眼看到火星上的液態水。另一個方案是,派出「機械人A」到火星,建造另一個負責探索水源的「機械人B」。因為「機械人B」是在火星上生產的,那污染火星水源的機會就較低。去年,NASA已宣佈它在發展一些可以在火星上被3D打印出來的機械人。
在這些方案出現之前,好奇號只能止步了。
以下是NASA發展外太空3D打印的短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因為一條1967年的國際條約,人類不可以探索火星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