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 政府能力崩盤造成的資通訊競爭力危機 (三)從「第三勢力」批民進黨論國會選制改革

要保護小黨和公民團體參政的空間,國會的席次增加是一定要走的路。毫無疑問的,小黨要伸手討席次應該向選制來要比較健康,從公民文化而非臣屬-威權文化的民主政治、政黨政治的角度看,伸手向民進黨要席次,非常奇怪。

林濁水

從過去威瑪政府到戰後德國,從第三、第四共和到第五共和的法國,兩國前後的對比;以及義大利、比利時兩國的和英國、日本的比較

政府能力崩盤造成的資通訊競爭力危機 (一)

從英國大選看台灣選制改革

我們領教過了「選舉制度衝擊國家的政治生態的劇烈程度」不是開玩笑的。但是,不幸我國2005年國會減半修憲就是對國家傷害既廣泛又巨大,而且是個莫名其妙的大玩笑。

首先,這一個制度對小黨和公民團體非常不利。

最近「第三勢力」有人發飈痛批區域立委選舉民進黨連20席都不肯讓給第三勢力的兩個黨。這個飈發得比較怪,因為第一,第三勢力並不只是兩個黨,至少還有台聯,綠黨,樹黨,那麼也應該各讓10席嗎?那不是得讓50席?而區域選區才不過70多席。

「第三勢力」有人認為區域立委選舉民進黨應至少讓20席給第三勢力的兩個黨。但第三勢力並不只是兩個黨,至少還有台聯,綠黨,樹黨,那麼也應該各讓10席嗎?(記者鄭淑婷攝)

第二,社民黨已聲明不與民進黨合作,社民黨黨主席選立委時不會讓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站台,那為什麼第三勢力還要民進黨讓10席給他,這很奇怪,中間是否有誤會不得而知。但是無論如何,這飈之所以發,和選舉制度有高度相關,要好好討論。

姑且只算民進黨讓20席而不是50席好了,那要怎麼看20席?

扣掉原住民名額,20席佔了73個選區的27.4%,真不算少。以日本為例,2001以來,5次大選以來,從沒有最大的在野黨包括家大業大、歷史悠久的自民黨,曾獲得這樣高比例的席位。(2001,民主黨24.4%;2005民主黨23.5%;2009自民黨24.8%,2012民主黨11.9%;2014民主黨15.3%。)

2001~2014年日本最大在野黨席次佔比

可見「讓20席」若是在日本,依比例等於是要讓掉比最大在野黨更多的席次,肯定不是輕鬆的事。但如果當時台灣不修憲減半國會席次,那麼20席將只佔區域168席的11.9%,會好處理得多。

不只這樣,席次一減半,新竹縣53萬人口就只有一席立委,這樣,在新竹選立委,當選拿到的票數可以當選兩個嘉義市長還有剩,這樣荒謬的選區規劃,小黨當然毫無機會。另外,對小黨有利的不分區選舉席位縮小到只剩34席,這對小黨又是一個不利的打擊。若要保護小黨和公民團體參政的空間,國會的席次增加是一定要走的路。毫無疑問的,小黨要席次應該向選制要比較健康,從公民文化而非臣屬-威權文化的民主政治、政黨政治的角度看,向民進黨要席次,非常奇怪。

小黨要席次應該向選制要比較健康,從公民文化而非臣屬-威權文化的民主政治、政黨政治的角度看,向民進黨要席次,非常奇怪。(記者羅沛德攝)

國會減半效應衝擊到的不只是後來誕生的時代力量、社民黨這些小黨的空間;還傷害了人民借選舉向國民黨追究責任的能力,並造成憲政改造的巨大障礙。

日本選舉改用並立式兩票制後,産生了強烈的究責效果,它的「加倍處罰效果」使政績差的執政黨受到人民的強烈處罰,造成了日本的政黨輪替。但這制度在台灣實施起來效果將因為國會減半而大打折扣。

台灣國會減半後,嚴重的票票不等值,使國民黨「只要不輸得太離譜,國會席次上還是贏家」的機會很大,這明顯使人民平白喪失了用選舉追究執政責任的利器,對民主政治非常不利,還不只使第三勢力強烈訴求的「讓國民黨國會不過半」的目標,增加了很大的困難度。

台灣國會減半後,嚴重的票票不等值,使國民黨「只要不輸得太離譜,國會席次上還是贏家」的機會的機會很大。(圖為2004年核四公投促進會與台灣教授協會包圍立法院活動呼籲通過立委減半的修憲案。(記者陳則銘攝))

目前,台灣民眾最支持的憲改項目是「恢復國會閣揆同意權」,有高達7成民眾贊成。問題是,選舉下來國民黨做得再差國會都選得贏,那麼恢復國會閣揆同意權豈不是保護國民黨萬年執政?假如恢復國會閣揆同意權是民之所願,那麼國會席次必須增加來消除「票票不等值」的減半效應不可。遺憾的是,當民進黨提醒國民黨不願改選制,沒有憲改誠意,本來批評得一針見血,卻反而被迷信國會減半人士説成杯葛憲改。

因此為了不讓選制壓扁時代力量、社民黨這些小黨;為了實現第三勢力希望國民黨國會不過半的目標;也為了成全人民,滿足人民恢復國會閣揆同意權的憲改願望,強烈呼籲第三勢力訴求「國會席次向較正常國家的合理規模增加」的主張,那無論是對憲改、民主改革甚至對小黨自己都是功德無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