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食安問題爆不完,已經讓台灣美食王國的佳話變成毒島台灣的窘境。市井小名無不哀嘆只能吃空氣渡活,連在炎炎夏日中買冷飲止渴,圖個台灣人的小確幸也已經回不去了。面對如此窘境,我們只能被動地面對食安風暴,抱持著對付一個算一個的心態嗎?
筆者認為搞懂食品供應鏈是目前台灣人所需的。在現今由通路主掌活路的時代,供應商為了贏得上架機會,不斷壓低生產成本已成生存的不二法門。製作食品的業者只要面臨國內原物料價格高的情形,就會轉而從國外進口,加上以工業級原料代替食品級,能減少關稅等情形,更助長不肖業者的歪風。近來以鹽酥雞起家的知名調味料廠商「台灣第一家」,遭爆販售含有工業用碳酸鎂製成的胡椒粉等事件即為一例。另外,台灣業者往往也會將獲利低的商品委外製造,一旦代工廠的原料有問題,整批商品也都遭殃。了解食品供應鏈的整個過程,有助於讓我們了解為什麼食安問題總是春風吹又生。原因即是斬草不除根。
供應商為了贏得上架機會,不斷壓低生產成本已成生存的不二法門。製作食品的業者只要面臨國內原物料價格高的情形,就會轉而從國外進口,加上以工業級原料代替食品級,能減少關稅等情形,更助長不肖業者的歪風。(北市衛生局提供)
對症下藥會是有效解決困境的方式。筆者認為政府追查食安風暴的態度應該更積極,不是危機發生後,才一股腦地在後頭追。例如,應該從源頭的通路問題來制定相關的規範,讓業者在銷售通路的戰場中能獲得一定的保障,並規定其負起食品安全的責任等,如此才能夠讓業者不再繼續偷工減料。另外,適時地檢視食品安全等相關法規是否符合時宜,有無跟上國際標準等,亦是政府應主動做到的。
最後回歸到消費者本身,我們也應督促自己建立良好的消費習慣,購買商品時,多思考價錢的合理性,不要一味買便宜貨,助長業者的低價惡性競爭;另外亦要留意商品標示等。如此一來,消費者的自我意識與政府的積極作為將能為渡過食安危機指引一條明路。
(學生)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