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威脅,除了從未聲明放棄「武力統一台灣」以外,目前還有許多飛彈正指著台灣。但中國卻也是台灣周圍最大的經濟體,且由於官方語言相同,中國成為台灣許多公司海外拓點的首選。
有人恐懼中國,認為中國總想要統一台灣;有人卻將中國視為賺錢的好地方,歡欣鼓舞的擁抱中國,也有人認為中國政府效率高、強大,喜愛中國。究竟我們該怎麼認識這個國家?
由於中國地大、人口多,地理上與台灣差異過大,因此有許多特性與台灣截然不同。(路透)
中國的大,台灣難以企及
首先,必須要理解的是「中國很大」。由於中國地大、人口多,地理上與台灣差異過大,因此有許多特性與台灣截然不同。舉例來說,很多人看到中國北大有大量的用功學生,但回過頭來卻發現台灣的台大似乎沒有這麼多,因此感到憂心。但事實上,中國因為人口多,全國能考上那些排名超過台大(如北京大學)的學生比例低於台灣考上台大佔全體學生的比例。再加上中國許多家庭缺乏基本保障,學歷成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學生用功的動力和台灣完全不同,導致中國的學生看起來比台灣學生更為積極用功。但如果忽視學生比例、忽視社會結構對學生的影響,就會把「學生用功程度」的原因錯誤歸因於學生本身的態度差異。
中國的「大」,也展現在市場的大小上,影響商業模式。由於市場夠大,2~3%市場的消費者人數可能就遠超過台灣市場,因此公司只要滿足2%、3%的市場需求,就可以日進斗金,有能力經營下去。相對的,由於中國實質地域上的距離或城市文化差異,維持起來的經費也遠超過台灣。舉例來說,廠商在中國所負擔的交通成本,就超過台灣許多。也因此,在台灣要做差異化可能要苦苦經營,但在中國卻簡單得多;但相對的,投入的資本額也大很多。不過,受益於中國農村人口眾多,中國的勞動力較台灣充足也是不爭的事實。
大小的分別,也會因為量變而產生質變。以雲端運算為例,在台灣,一個站點有數千人進入就很大,但在中國,隨便一個網站都有數萬的流量,大型網站甚至可能數億。在技術上,應付數千人的網站和應付數萬人的技術差異很大。因此,中國的「大」成為許多雲端運算新技術的練兵場,未來台灣會不會有許多技術來自中國?我相信這是可能的。
中國的地域差異不小,內陸地區的想法、文化,和沿海地帶的差異許多,還有農村、都市的想法及生活方式也都有所不同。對中國人來說,台灣人和中國人的差異,恐怕和四川人跟上海人的差異差不了多少,因此他們很難理解為何台灣人會認為這樣的差異「大到足以分成兩個民族」,但對台灣人來說,由於台灣很小,反而會認為中國和台灣人的差異很大。
但由於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經驗侷限在台灣這個小島上,因此很多經驗真的難以判斷中國的問題,也很難認知兩者之間的差異。無論是地域大小、人口數量、各省市的文化的經驗都無法讓台灣人用過去的經驗去類比。舉例來說,中國沿海都市的年輕人目前認為30歲前後結婚很合理,但在內陸地區,卻有許多年輕人剛畢業就會被家人逼著結婚。因此只要遇到台灣、中國之間的比較,一定要把「大小之別」放在心上,才不會誤把張飛拿來打岳飛。
和台灣相較,中國是一個以黨領政的專制政權,就跟以前的國民黨專制統治一樣。(路透)
中國專制,以黨領政
和台灣相較,中國是一個以黨領政的專制政權,就跟以前的國民黨專制統治一樣。這個政權唯一糾正錯誤的機制,是來自於內部監管,人民比較難透過人民大會代表以投票機制發出聲音制衡長官。也因此,政府官員施政時想到的並不是「人民怎麼看」,而是「上頭領導怎麼看」。所有難以理解的政策,只要思考「高官怎麼想」,自然就能明白。而如果到訪中國是跟著高官參觀,或由高官介紹,很多人反而會以為中國沒有太多問題--畢竟這就是高官眼中的世界。中國的統治目前也並非由少數幾個人壟斷權力,而是由一整個統治群體所構成,包含共產黨高官、政府高級官僚、高級軍事將領等人。
如果處於統治群體之內想要出頭,必須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因此他註定在出線之前不會有太多色彩,跟各方都保持好關係。但一旦上台,他就必須抓緊手上的權力,肅清政界的敵人,保證這個統治群體不會背叛他。習近平上台後,首先展開巡視,然後高喊反貪腐,許多貪腐高官紛紛落馬,有人認為就是習近平在鞏固自己的勢力。等到勢力鞏固後,這些原先收緊的制度可能又會稍微放鬆,以給下面的人「略施小惠」。
中國的政策是「以黨領政」,憲法還曾明確規定「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在中國,黨的地位比政府機關還要高。舉例來說,上海市長是上海最高階的官嗎?其實不是,因為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書記比上海市長還要大。
為了維繫政權,維穩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工作。在媒體方面,藉著中宣部發佈的媒體限制命令,以及人民日報的社論,引導群眾炒熱哪些事情、淡忘哪些事情。基本上,中國媒體的基調是:「領導很忙、人民過的很幸福、國外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只要有問題則推給「國際反華勢力」。而網路上則靠關鍵字過濾、監控、網站備案等方式控管國內網路,透過網絡評論員影響網路討論風向,國外網路則基本靠封鎖,甚至DDoS的阻斷攻擊。
在地的維穩也成了一門生意。中國中央政府雖設有多個「信訪局」,維護人民的「上訪權」,但這些上訪卻造成地方官員難以升官,因此地方政府會用各種手段「截訪」這些上訪的民眾,綁架、逮捕、甚至送入精神病院軟禁。這些人力耗費大量金錢,成了一門產業。之前中國著名維權律師陳光誠被軟禁在山東時,當地的官員也以維穩的名義使用大量經費,聘請許多人進行維穩,除了可以解決失業率問題以外,還可以解決異議人士,真是一舉兩得。
因為專制政府的官員握有極大的權力,專制國家的政府也不用開放給人民監督,所以中國的商人必須對這些官員低頭。曾有被執行死刑的商人遺書指出,當地政府找商人來開會時,特警突然衝入,把公司高層一一抓起來關入監牢,並要求鉅額贖金。中國政府相當熟悉利用各種官商邊界手段以達成目的。例如由國務院的部會開辦某收取會費的合作論壇,官方再暗示各個公司加入合作論壇可得到「幫助」,就可以在法律的邊緣增加不少政府收入。如此一來政府自然能用各種手段,把手深入公司中,要求公司「配合」政府政策而收集相應資料。
權威性人格是中國的普遍現象。(路透)
中國人民:權威性人格
權威性人格是中國的普遍現象。許多生活在專制社會中的中國人,深知弱肉強食的可怕。當他們面對權威時,他們會選擇低頭、退讓,或以拍馬屁的方式應對。但若一旦讓他們掌權,他們又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許多中國人在賺錢時,可以連尊嚴都不要;但一旦拿到錢要消費時,就顯露出大爺的嘴臉。魯迅曾說,「專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能夠擺脫這種性格的中國人非常少見。
由於體制專制,官員不用對人民負責,因此推行政策時並不會考慮太多關於人民感受的問題,也不會設身處地替人民著想。以西藏的治理為例,當地的官員認為招商引資就可以吸引許多廠商來投資,可以讓人民生活的更好,但卻沒有想到這樣的投資卻破壞了當地人生活的方式,破壞了文化。許多當地人希望生活不受太大影響,中國官員卻認為招商引資給當地人生活機會,當地人就會高興,不明白當地民眾為何會有這麼巨大的反彈。
這樣的態度也凸顯在中國的外交上。中國若是覺得勢不如人,他們就會退讓,並且願意取得較差的報酬。但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比對方強大,他們就會咄咄逼人,不會理會對方感受,拼了命地獲取最大利益。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官員當時對台灣媒體所喊的一句「誰管你們」。中國本身也瀰漫著「拳頭才是硬道理」的想法,很多人認為研發核彈改善了中國的外交地位,因為有了核子武器,「中國在世界上才有話語權」。
雖然中國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但在政治上,中國人卻反而較為單一。(路透)
單一的政治價值觀
雖然中國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但在政治上,中國人卻反而較為單一。中國的教育及媒體宣傳有較高的洗腦成分,因此許多中國人出生後都活在同樣的政治論述中。雖然根據地域的不同,文化會有所差異,但在政治、思想方面,同質性卻相當高,越靠近中國內陸,這種狀況越嚴重。
因為大家的政治理念幾近一致,導致許多中國人無法理解「如何和不同價值觀的人相處」。當他們聽到一些跟自己想法不一樣的意見,許多中國人直覺會上前爭執,堅持己見。狀況嚴重一點的中國人更可能會無法理解為何要「入境隨俗」,會認為無論到哪裡,都不用改變太多生活習慣,以致於在旅遊或移民後,常導致當地居民的困擾。許多年輕一輩的中國人會反省不該有這樣的行為,但有很多內陸地區或文革年代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卻無法理解。
中國會如何對待台灣?
以上所提到的數點,如果拿來應對台灣狀況,會發生什麼狀況?
首先,由於中國政府對人民的宣傳中不斷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不容分裂」,中國人不會認為這樣的描述有什麼問題,也不太會從台灣的角度的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民眾基本上會支持中國試圖統一中國的行動。我曾聽上海的計程車司機跟我說「雖然我不喜歡政府,但如果政府要統一台灣,我絕對支持。」
中國是專制政權,習於以媒體等方式操縱人民思維,也善於透過網路監控人民的行為。而中國政府對在中國投資的商人又有巨大的掌控力,因此中國會藉由那些在中國投資的商人收購媒體,透過媒體影響人民對中國的觀感及想法。中國還可能會透過網路評論員逐步影響台灣的輿論走向,或透過WeChat等軟體監控台灣人民的普遍思維(甚至竊取機密)。
台灣的政黨選舉需要一定程度的資本挹注,而中國夠大,因此中國的零頭小錢對台灣政客而言,都是巨大的金錢。透過在中投資的台灣商人做白手套,中國很輕易得就可影響台灣政治的走向。在外交的場域上,由於中國掌握著巨大的市場,市場也尚未穩定,只要開放任何國家的商人可方便在中投資,對該國的商人就是巨大的利益,中國可以以此方式籠絡世界各地的政權,讓他們推行對中國有利的政策,或至少不致於偏離中國期望(比如,支持「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對台政策就呼之欲出,透過媒體、網路影響台灣輿論,塑造親中的情緒,比如「兩岸一家親」。(路透)
這樣一來,中國對台政策就呼之欲出。透過媒體、網路影響台灣輿論,塑造親中的情緒,比如「兩岸一家親」,讓大家認為中國的強大對台灣有利,並在台灣鼓動反日、反美的情緒。中國還很可能會透過資本挹注親中企業、政客,讓這些企業、政客推行對統一有利的政策,並收購媒體、網路相關公司以掌控,甚至竊取機密資訊。
中國對台主事者也很清楚,目前的狀況下,中國掌握了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台灣的任何談判並不對等。中國將會透過每一次的談判機會,努力推進兩岸統一的時程。畢竟,若能成功推進,對參與談判官員也是一大成績。
為了推進統一時程,中國官員將會努力的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統戰手法,一方面拉攏台灣部分勢力,藉由暢通兩岸交流有關的管道,通過「兩岸交流」讓民眾感受到中國的「善意」。舉例來說,未來若由民進黨執政,台商若在中國遇到問題,陸委會或許將無法透過官方管道解決問題,只能透過國民黨方面的「服務」解決,而台商也將感念國民黨的「服務」,幫助國民黨再次執政。通過這種政經手段操控台灣政權,就可以進行經濟和文化上的控制。
在這種誘因下,中國將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影響台灣人對中國的印象。比如說,透過媒體、網路影響台灣輿論,鼓動台灣的反日、反美、親中情緒。接著,透過中國政府的特權補貼給親中的企業。由於中國政府可控制市場的開放、或是准許證的發放,只要提供一個特許的准許證,企業就可在中國取得巨大利益。這樣巨大的利益讓親中的企業可以收購台灣的媒體、網路公司,而且無論虧損如何都不會倒閉。
透過這些親中媒體,中國可以強化「有錢賺就好、不要管政治」的價值觀,還能打擊對中國不友善的政治人物。掌握網路節點或是應用程式,中國可以從中取得相應的網路資料。而中國的龐大市場不只吸引廠商,還吸引許多演藝圈人物前往中國賺錢,透過這些藝人,中國也可以培養出「兩岸一家親」的氛圍。透過這些手段,慢慢影響許多政治冷感的族群,讓他們相信「民主不能當飯吃」,加速兩岸統一的時程。
當然,中國的作法不是沒有問題。中國官員及人民生長於專制環境,他們無法理解民主的價值,所說出來的話基本上也是金錢至上。我認為,只要可以說服其他台灣人了解民主的價值,並讓多數人理解「為利益出賣自由的人,最後連利益都得不到」,並確實的認清中國的本質,或許能稍稍減緩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
(網路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開放民進黨:林雨蒼 我們該怎麼認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