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的手語翻譯一直為人垢病,平時看音樂節目,我們這些健聽觀眾,大概也不以為意。「有字幕也夠了吧?反正聾人都聽不到音樂的。」但在瑞典,一位音樂節目的手語翻譯員一夜成名,他不單用靈動的手指傳達歌詞意義,音樂響起,身體就跟著節奏搖擺,七情上面,時而悲傷時而亢奮,不單是聾人,健聽觀眾亦極為欣賞這看得到的音樂。
瑞典公共廣播電視SVT播出電視歐洲歌唱大賽選拔賽,Tommy Krångh是當日其中一名手語翻譯員,節目播出後,社交網站twitter、youtube、facebook均為Krångh瘋狂。
瑞典公共廣播電視SVT播出電視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選拔賽,Tommy Krångh正是當日其中一名手語翻譯員,豈料節目播出後,社交網站twitter、youtube、facebook均為Krångh瘋狂,一段片段單在Youtube已有1.8百萬人觀看。觀眾更要求主辦單位 “Send Tommy to Vienna!” , 派Krångh為瑞典代表,參與年底在維也納舉行的總決賽。
Krångh 的父母均是聾人,自少他就接觸到手語。很久以前,他就與Wästborn在另一城市,為音樂劇的少數聽障觀眾作手語翻譯。為了當天的手語翻譯,他緊密預備及練習了五個星期。他又特意揀選翻譯曲目Heroes,因為覺得裡頭的英語喻意較難,做手語翻譯時,他全情投入,表現出音樂流露的所有感覺與經驗,讓身體沉浸在音樂之中,完全忘卻自己。
瑞典在五年前開始在全國電視的音樂節目提供手語翻譯,當時Krångh與另一翻譯員Wästborn臨急受命,為選拔賽做翻譯,雖然歐洲歌唱大賽是每年盛事,但那個時候,他們沒有任何物資與支援。Wästborn跟傳媒Guardian說:「我們要為聾人和聽障人士帶來與健聽人士一樣的體驗,我們全情投入,表現出情感、歌詞的意思、節奏,參與其中的整體感覺。」
人們與聽障人士交流時,很少會談及音樂,但Krångh的熱潮似乎要打破這固有的想法。SVT手語部門主管Björklund指,節目播出後得到熱烈迴響,令公眾重視手語的可能性。SVT 一直希望推廣聽音樂節目的手語翻譯服務,希望所有人都能參與其中,而今年在維也納舉行的總決賽,主辦單位亦將首次提供國際手語服務。回看我們身處的地方與電視台,我們單單希望聽障人士看得明重要訊息就可以,還是希望他們同樣感受當中的幽默歡樂或悲傷?電視台又有沒有這種重視少數觀眾的使命感呢?
Source: Guardian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 : 手語翻譯 看得到的音樂
如果您也喜歡這篇文章,到Outside給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