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甦棣(Stephen M. Young)
來自台北的新聞報導披露,我的老朋友李登輝總統身體微恙。因此,我想藉此機會,對這位台灣在上個世紀的偉大人物所扮演的角色,與讀者分享一些個人看法。
通曉多種語言的達人
首先是一些背景資料。李登輝在一九二三年一月出生於台灣,成長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留學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根據我們多年來的多次交流,我認為他是「親日派」(Japanophile)。李總統以他有機會能在京都接受一流教育為榮,雖然他的兄長李登欽在戰火中失去生命,但我從未察覺到他對日本這個前殖民政權心懷憎惡。事實上,當我在他退休後前往台北外雙溪拜訪他時,他很自豪地帶我參觀他的藏書室。李登輝對自己收藏大量日本書籍頗為得意,範圍涵蓋經濟、政治到文學、文化等各個領域。據說日語對李總統而言是相當於台語的母語,流利程度遠遠超過漢語(「國語」或普通話)。僅此一點即可說明,中國為何始終對李總統抱持敵意。
在「多語通」(polyglot)這個字開始流行之前,李登輝就已經是通曉多種語言的達人。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習農業經濟學,在該所久負盛名的常春藤盟校取得博士學位。他是一位精明幹練的經濟學家,多年來以學者和政治家的身分,為台灣的農業和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台灣民主化過程 扮關鍵要角
更重要的是,李登輝在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中扮演關鍵要角。做為蔣經國的繼任者,李登輝苦心孤詣地推動這個島國邁向史上第一次自由公平的全民直選。二○○○年,他還成為台灣第一位主動交棒,將政權和平移轉給自由選舉產生的繼任者陳水扁的國家元首。當時,我有幸以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副處長的身分,出席李總統的卸任交接儀式。
此後,我先是以副處長身分,然後在二○○六至○九年間再次回到台灣擔任台北辦事處處長,積極向李先生請益,有時候是在他位於台北市郊區的寓所,有時候是在他桃園市的別墅。在發表評論時,他總是優雅而機敏。我必須承認,在他的要求下,我們的談話常常彆扭地從漢語轉為英語,然後又切換回來,有時候很難從這個飽學之士的思維中辨析出其間的微言大義。
提兩岸「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在我與李總統的多次互動中,我認為最戲劇性的場合是在一九九九年夏天,當時他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提出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可能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當時我是美國在台協會的代理處長,這場訪談在中國和華府掀起的風暴,讓許多觀察家大驚失色。長期敵視李登輝的北京對此強烈反彈,甚至發動軍事挑釁,暗示李總統的「兩國論」幾乎等同於戰爭行為。而在華府,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已和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國逐漸恢復友好關係,指示我必須向李總統強硬表態。
我和李總統的一些談話,是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進行,沒有傳譯,也沒有紀錄,因此我可以直言不諱,不會讓他在別人面前感到難堪。然而,我的目標始終是避免為難或羞辱台灣的民選領袖,同時也明確指出,美台雙方必須共同努力,為由此引發的台海兩岸緊張情勢降溫。現在回想起來,我相信李總統真的對此事引發的騷動感到詫異。在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丁懋時的積極協助下,我們發表了有助於逐步緩和情勢的公開聲明。
李總統和我有著共同的聖公會信仰,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位虔誠而謙遜的基督徒,他明白自己對世俗和屬靈世界的責任。他經常告訴我,他希望在退出政壇後再次佈道。雖然我不能將這種想法形諸筆墨,但我懷疑他會說到做到。
現代台灣主要締造者 當之無愧
我認為,李登輝先生做為現代台灣的主要締造者之一當之無愧。李先生延續他的導師蔣經國總統的改革路線,睿智地帶領台灣加入民主國家的大家庭。台灣成功的民主化進程,是東亞地區最早啟動的民主轉型工程之一。他樹立了在總統任期屆滿後交出政權的空前典範,終結了在他之前數十年的「終身獨裁統治」。
雖然李登輝在執政期間或許偶有失當之處,但他引領台灣過渡到如今眾所皆知的現代自由開放民主社會,卻是功不唐捐,包括在內部強烈反對的情況下,李登輝仍領導所屬的國民黨邁開民主改革的步伐。
後來,李登輝與國民黨決裂,進而創建自己的政黨(台灣團結聯盟),但那時他已經退休,與擔任總統的十二年相比,他已經退居幕後。
今日台灣繁榮民主奠基者之一
時至今日,我們先後見證了台灣政壇傳承李登輝的三位繼承者,他們分別來自藍綠兩大陣營。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都應該感謝李總統,因為他為台灣的民主領導樹立了崇高的典範。
總而言之,李登輝是今日台灣繁榮民主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讓這個國家成為亞洲和全世界觀察家眼中的奇蹟。我要向他致敬,感謝他無與倫比的貢獻,造就了今日昂然矗立的現代化台灣!
(作者楊甦棣,二○○六年至○九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一○年至一三年擔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