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為審查「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已連續鬧了好幾天。國民黨立委為表達全力反對,花招百出,汽笛、嗩吶、聖經、金剛經等諸多道具出籠,且繼敲鑼打鼓之外,昨天還演出潑水、灑麵粉等鬧劇;這不是民主國家國會所見的冗長發言或費力把事拖(filibuster),而是台灣版的在野黨以打架、佔領主席台等癱瘓或拖延議事手法。
國會爭議的焦點,不只在僅有十一條條文的「特別條例草案」,也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本身。行政院打算以八年八千八百二十多億元經費,推動軌道、綠能、數位、水環境、城鄉等五大「前瞻基礎建設」。這一計畫,擬由政府帶動公共投資,打造未來三十年台灣整體發展所需基礎建設,並促進地方發展,扭轉區域失衡,且為經濟成長增添動力。
這種由政府主導的大建設、大投資計畫,包括台灣在內,為許多國家所常見,即使美國總統川普也宣示在這方面將有作為。基本上,這屬於積極財政政策的一環,在以數量寬鬆及低利率等貨幣政策提振經濟效用遞減的今天,不少國家正朝這一方向走。台灣以蔣經國時代的十大建設最著名,後來又有六年國建等好幾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規劃,但成效不一。南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台北捷運網也許是已見到成效的範例;但大而無當、好大喜功、規劃不當的批評與檢視,連政治強人蔣經國都難倖免。其中,六年國建計畫還被視為開啟了台灣財政赤字的大門。
政府經營事業的效率基本上較差,由政府帶動公共或基礎建設,也難脫這一本質。政府機關是服務人民的,投資或做生意不是專業本行,花別人的錢做事,又受法令諸多限制,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因此容易導致白象、蚊子工程等花費鉅額公帑資源卻少實質效益的爛攤子,各國都屢見不鮮。週日將在中國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有二十八國元首和領導人參與,北京政府視為一大外交盛事。但有如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分析所指出,歐洲企業擔心由於貿易投資不平等,習近平透過中國政府及國有企業大力推動的這一跨國基礎建設計畫,可能變成「一帶一陷」,淪為浪費資源的項目,令參與者深陷其中難以脫身。
另一方面,公共基礎建設也有其必要性,有如當年蔣經國所言,有些公共建設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從國際評比看,台灣近年不論基礎建設競爭力、網路整備度都落後於鄰近的日、韓、星、港等國家地區,排名且呈逐年下降之勢。更明顯的,有如近日在相關爭議中所凸顯的,台灣發展長期南北失衡、城鄉落差至為嚴重,現狀不容持續。高雄市長陳菊的話最經典︰軌道建設多年來集中於北部,至今北部已投入一兆兩千億元、闢建十四條路網,而高雄拚了二十年才開發橘紅兩線,實不公平;所謂「中南部軌道建設沒有意義」,是「飽漢不知餓漢飢」;加強中南部建設、平衡南北,才是台灣整體邁向公平正義發展的第一步。
重大基礎建設或公共投資的基本屬性如此,為人民看守荷包、監督行政部門的國會,對前瞻基礎建設理應仔細推敲,嚴格檢視,認真審查,從條例本身到已列出的各項建設計畫都馬虎不得。
這方面,立院從三月底付委之後,先後開了六場公聽會,且結束詢答,交付聯席審查也已兩個多星期;其間還有直轄市長赴會挨打、受傷。令人不解的是,時代力量雖國會小黨,針對前瞻基礎建設也提對案;最大在野黨國民黨卻只要求退回,再放出諸多政治語言,使出各種花招,極盡鬧場之能事,企圖無限期抵制院會。相較於馬英九所提「愛台十二建設」,經費將近四兆元,國民黨當年幾乎照單全收,如今即使「為反對而反對」,嘴臉不同,卻未免相差太遠而醜陋至極。
凡公共基礎建設,必有其須受嚴格檢驗監督的必要,前瞻基礎建設也不例外。國會對於這一在民調中六成八公眾支持的建設計畫,自須負責而認真審議;至於全面抵制審查的手法,為七成五民眾所不贊同。立院就此演出的醜陋鬧劇,公眾已極厭煩,是該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