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利
「學術倫理」這個冷門名詞在陳建仁院士就任行政院長之後,又被拿出來炒作一番,但其事實為何,翁達瑞教授在其臉書有詳細說明。在此筆者想提醒立法委員的是,若關注「學術倫理」議題,可以朝哪個方向努力?
先提醒立法委員:「學術倫理」只是學術圈內的多數同儕之共識,除非違倫行為也同時觸犯刑法或民法,不然司法機關之公權力並沒有介入的空間。因此學倫案件在調查上會有蒐證、訊問、查扣上的困難,這從當年的台大論文造假案到今日的學位論文爭議,都可以看到學倫案件的調查與判決無法昭公信的困境。
將調查與審理的過程公開,讓學倫案件不至於淪為各說各話的羅生門,會是短期內立法委員就可以責成行政機關做到的事情。公開的內容,可以參考法院的判決書:需詳述事件為何、證據為何(包含答辯過程)、引用法條為何;人名可以保密,但如何論斷不能保密。
因為目前教育部的《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其中的第11、12條規定:
十一、學術倫理案件之評審過程、審查人及評審意見等相關資料,應予保密;受理檢舉、參與審議程序之人員就所接觸之資訊,應予保密。檢舉人之真實姓名、地址及其他足資辨識其身分之資料,學校及本部應採取必要之保障措施,避免檢舉人之身分曝光。
十二、本部應不定期公布違反學術倫理之各類態樣。本部受理涉及國際聲譽、嚴重影響社會觀感或大專校院校長之重大學術倫理案件,經學術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或全體委員會議決議,得對外為適切說明,不受前點規定之限制。
關鍵字在第11條的「應予保密」,亦即學倫事件審理時的所有相關資料,都在保密的範圍之內;即便第12條加了「經學術審議會工作小組會議或全體委員會議決議,得對外為適切說明,不受前點規定之限制」,但可以公開多少,仍是審理機關的自由心證,可受非公正因素的影響。
請立法委員督促教育部修改《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允許所有無關個人隱私的調查與審理過程全部公開。如此才能以充分揭露的資訊將學倫案件拉回事實審理的角度討論,而不是只在名詞上做政治攻防。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