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嗎?難道沒有其他替代的檢查方法嗎?」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表示,大腸鏡兼有診斷與治療的功用,可於檢查時,直接針對異常部分做切除治療,雖然替代方案侵入性低,卻在檢查上,不易偵測到較小的腫瘤與瘜肉,因此一般建議優先做完整的大腸鏡檢查,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大腸鏡檢查 最有效的篩檢工具
黃任嫻表示,大腸鏡主要是用來檢查直腸及結腸內壁黏膜病變,它是由包裹著光纖的1.6公尺軟管,經由肛門深入,檢查直腸及結腸內壁黏膜是否有腫瘤、瘜肉、發炎、出血等病變。如有發現瘜肉或黏膜有異常,可從鏡頭旁的孔徑深入器械執行切片或瘜肉切除的動作。對於評估結直腸腫瘤、瘜肉、結直腸發炎和出血是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檢查。
檢查替代方案 鋇劑攝影、電腦斷層、膠囊內視鏡
很多人對大腸鏡檢查感到十分畏懼,黃任嫻分析,可以與醫師討論後,選擇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如果不做大腸鏡檢查可考慮的其他替代方法,但若發現病變仍需安排大腸鏡切片檢查。
一、大腸鋇劑攝影:主要是從肛門灌入顯影劑,讓顯影劑附著於大腸腸壁,再用照X光的方式來觀察腸道內情況,優點是侵入性較低,缺點是腫瘤要超過1公分大,才有可能觀察得到。
二、電腦斷層檢查:利用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來檢查腹腔內器官包括腸道的情況,其優點是侵入性較低,另外可同時檢查腹腔內的其他器官包括肝腎胃等,缺點是腫瘤必須要超過1公分大,才有辦法觀察得到,且相較鋇劑攝影需接受較高的輻射線劑量。
三、膠囊內視鏡:膠囊內視鏡的尺寸約是10元硬幣大小,服用後,內建的攝影機會拍出整個消化道,並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後,即可檢查所攝出的影像。不過在檢查前,需與大腸鏡檢查前一樣,從兩天前開始控制飲食並喝瀉劑,優點是能像大腸鏡一樣偵測到較小的病灶,且侵入性低,檢查過程中也不會令病患有不適感,但是檢查需要自費,費用一次約3.7萬至5萬不等。
為何一定要大腸鏡檢查? 兼具診斷與治療功用
替代方案看似風險較低、侵入性低,也沒有明顯不舒服,但為何醫生還是先建議我們要做大腸鏡檢查呢?黃醫師解釋,大腸鏡檢查不同於上述的替代方案,僅有檢查功能,而是同時有診斷與治療的功用,能偵測到較小的病灶,如有異常可立即作切片檢查,發現瘜肉也能直接切除治療,尤其大部份的腸癌早期都是由息肉或良性腺瘤變化而來,於篩檢時及早發現並予以切除,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雖然替代方案也有偵測病灶的功能,在檢查方面,卻不容易偵測到較小的腫瘤與瘜肉,也不能同時作切片檢查輔助診斷,容易因此延誤診斷,這也是為何醫師會先建議一開始做大腸鏡的原因,因為這是最有效篩檢的工具。
提醒有相關症狀,如血便、不明原因貧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如筆般細長、慢性腹痛腹脹、食慾不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大腸癌家族史等民眾,可至大腸直腸外科或腸胃科經醫師評估是否須進一步檢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 記者林渝樺 大腸鏡檢查有替代方案嗎?醫揭替代辦法有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