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南方反思》「農業 = 農 + 業」

農業應該是門產業與專業。當我們將農業視為產業時,農業政策就不應該將資源集中於福利式的補貼,而應積極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升農業生產技術與農場經營管理的技能。補貼減少了,有能力的生產者自然會自行調整生產時程、配合市場需求變化,同時降低各種天然與人為因素所帶來的風險,不再仰賴國家的行政救助手段。

張花冠

近年來農業產銷問題似乎有越演越烈、頻率越來越高之勢。儘管導致產銷失衡的原因錯綜複雜,而不同作物所面臨的困境也有所不同。但我多年深耕農業縣的經驗與體悟,我認為導致現今台灣農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政府相關單位從未將視為可發展、可賺錢、可為農業部門內從業人員創造福利的產業。

雖說農政單位未能積極將農業視為能發展成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創造外匯收入的產業,但這樣的狀態絕非一朝一夕所致。自1980年代晚期台灣農業首度面對自由化競爭之時,當時農政單位面對來勢洶洶的國際農產品,就並未積極推動台灣農業結構的轉型、強化台灣農產的競爭力,反而轉而著力於農民福利的提升與美麗農村的建設。換句話說,農業雖然具備生產、生活與生態三要素,但從此台灣農業政策越來越重視生活與生態的面向,農業最基礎的核心「生產」,越來越受到輕忽。而時任農委會主委的余玉賢先生,更提出「農業零成長」的政策概念。當農政單位首長都表明不寄望農業部門有任何成長之時,這更加證明政府不再將農業視為可發展的產業的政策態度。用個簡單的譬喻,面對強大的國際農業大軍來襲,我們未能強化本土農業部隊的戰力,反而花心思修建野戰醫院。

政府的態度一回事,荒謬的是,自本世紀台灣加入WTO後,民間許多團體與農業相關運動者,也抱持相同的態度,所謂的「文青風」開始瀰漫媒體對於農業的論述。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界討論農業時,開始將農業視為一種生活體驗、生活實踐、生活態度與生活美學。面對國外農產品競爭時,總以為只要強化所謂的「在地價值」,就能以一擋百、無須畏懼。而討論到農產品出口問題時,甚至有論者認為,台灣農業只需滿足國內市場即可,無須強化出口能力。

因此,這一兩年來許多農業政策的調整,明明符合農業界的期待、有利農產品質的提升,但卻受到公民團體的反對與阻擾。例如,農藥議題就是最好的證明。當防檢局試圖開放引進國際上更新、效果更強、傷害更小的新藥時,某些團體就不顧一切地反對,認為農業就如同萬惡的魔鬼,根本無須討論,因此全面封殺。這樣的封殺行徑或許能滿足某些公民團體的訴求,但對農業界卻是殘酷的災難。農民只能繼續使用那些早已用了十多年、甚至數十年以上的藥劑。由於抗藥性的問題,導致蟲害越來越嚴重,農民用藥頻率因此愈加頻繁、劑量也不斷加多。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食安風險。

各界討論農業時,開始將農業視為一種生活體驗、生活實踐、生活態度與生活美學。面對國外農產品競爭時,總以為只要強化所謂的「在地價值」,就能以一擋百、無須畏懼。(本報資料照)

另一方面,若期盼透過國內市場以台灣農業的發展,這更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農產到頭來還是需要我們的胃來消化,但大家的胃就這麼大,總人口就是這麼多。我們若以農委會歷年公布的「糧食平衡表」統計數據可以得知,台灣人均食物的消費量早於1997-98年左右就已達到了頂峰。從此以後,隨著人口結構日益老化,再加上少子化的因素,國內市場對國產農產品的消化能力可說是越來越弱。換言之,國內市場可說是越來越小。倘若國內農產市場日漸萎縮已是難以逆轉的趨勢,若繼續寄望國內市場能作為發展壯大台灣農業的基地,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簡單來說,台灣農業只會越做越小,市場更為淺碟化。若不是來個極端氣候的騷擾,產銷失衡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唯有積極開拓國外出口市場,同時搭配海外農業生產基地的設置,才能有效地平穩台灣內部的農業產銷。

當我們確認農業發展以出口為導向之時,就必須弄清楚:「農業」等於「農」加上「業」。還記得2015年10月24日,當時蔡英文總統出席桃園農漁業後援會成立大會時曾演講表示:「農業應該是農加業。『農』指的是依賴土地與大自然產出的經濟生產型態,『業』則代表『產業』與『專業』。我們希望,未來台灣的農業不僅是生產糧食,還能維持生態平衡,更能從現在接受補貼的弱勢產業,轉型為能賺錢、具競爭力的產業。」

沒錯,農業應該是門產業與專業。當我們將農業視為產業時,農業政策就不應該將資源集中於福利式的補貼,而應積極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升農業生產技術與農場經營管理的技能。補貼減少了,有能力的生產者自然會自行調整生產時程、配合市場需求變化,同時降低各種天然與人為因素所帶來的風險,不再仰賴國家的行政救助手段。當我們將農業視為專業時,就會專業的農業工作者的心聲與意見,透過他們的努力與協助,讓台灣農產品的規格能符合國際市場的要求,進而出口創匯。

農業 = 農 + 業!唯有徹底改變我們農業政策的定位與心態,台灣農業才逐漸遠離產銷失衡的惡性循環。同樣的,唯有農業部門能夠創造豐厚的利潤,足以養活自身與家人,外界才不會認為農業只是整天吵著領補助的部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